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分区研究 | 第9-10页 |
·采动覆岩破坏规律研究 | 第10-11页 |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 | 第11-14页 |
·顶板突水危险性预测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 | 第17-34页 |
·地层与可采煤层 | 第17-21页 |
·矿区地层 | 第17-18页 |
·井田地层 | 第18-19页 |
·可采煤层 | 第19-21页 |
·地质构造 | 第21-25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33页 |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26页 |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 第26-31页 |
·矿井充水因素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分区预测 | 第34-39页 |
·煤层顶板富水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7页 |
·煤层顶板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分区预测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采动覆岩冒裂安全性分区分级预测 | 第39-58页 |
·小庄煤矿40201工作面煤层开采覆岩破坏数值模拟 | 第39-51页 |
·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简介 | 第39页 |
·地面塌陷类型与覆岩破坏基本特征 | 第39-40页 |
·小庄煤矿40201工作面覆岩破坏数值模拟 | 第40-51页 |
·煤层开采“两带”发育高度的确定 | 第51-54页 |
·4 号煤层顶板冒裂安全性分级分区预测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煤层顶板含水层突水危险性预测 | 第58-62页 |
·预测方法 | 第58-59页 |
·预测结果及矿井水害分析 | 第59-60页 |
·矿井防治水措施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