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9-15页 |
第一章 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和调控研究概述 | 第15-21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类胡萝卜素组成及性质 | 第16-17页 |
·类胡萝卜素合成及调控 | 第17-19页 |
·蓝光诱导效应 | 第19-20页 |
·本文工作简介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及生物学分析 | 第21-42页 |
·引言 | 第21-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桃果实总RNA的提取 | 第22页 |
·总RNA完整性、含量和纯度检测 | 第22页 |
·桃果实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克隆 | 第22-28页 |
·反转录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22页 |
·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扩增和检测 | 第22-23页 |
·目的基因片段回收 | 第23页 |
·连接反应 | 第23-24页 |
·转化 | 第24页 |
·阳性克隆的鉴定和测序 | 第24页 |
·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cDNA 3’末端克隆 | 第24-26页 |
·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cDNA 5’末端克隆 | 第26-28页 |
·相关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的验证 | 第28页 |
·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40页 |
·桃果实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酶基因的RACE全长扩增和编码区cDNA序列分离 | 第29-31页 |
·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及其所编码蛋白生物信息学的分析 | 第31-40页 |
·相关酶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预测 | 第31页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与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1-40页 |
·相关酶蛋白亚细胞定位及二、三级结构预测 | 第40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酶基因在不同桃果实发育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42-50页 |
·引言 | 第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类胡萝卜素测定 | 第42-44页 |
·类胡萝卜素的提取 | 第43页 |
·类胡萝卜素总量的测定 | 第43页 |
·类胡萝卜素各成分含量的测定 | 第43-44页 |
·相关基因的Real-Time定量PCR(qRT-PCR)分析 | 第44-45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44页 |
·总RNA完整性、含量和纯度检测 | 第44页 |
·反转录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44页 |
·相关基因荧光定量PCR测定 | 第44-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类胡萝卜素总量及各成分含量的变化 | 第45-47页 |
·相关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 第47-48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酶基因在果实成熟期间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50-57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颜色指数的测定 | 第51页 |
·类胡萝卜素测定 | 第51页 |
·类胡萝卜素的提取 | 第51页 |
·类胡萝卜素总量的测定 | 第51页 |
·类胡萝卜素各成分含量的测定 | 第51页 |
·相关基因的Real-Time定量PCR(qRT-PCR)分析 | 第51-52页 |
·桃果实总RNA的提取 | 第51页 |
·总RNA完整性、含量和纯度检测 | 第51-52页 |
·反转录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52页 |
·相关基因荧光定量PCR测定 | 第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桃果实成熟期间颜色的变化 | 第52页 |
·不同成熟度黄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总量及各成分含量的变化 | 第52-54页 |
·相关基因在黄肉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特性 | 第54-55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蓝光处理对桃果实采后类胡萝卜素积累和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7-89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58-59页 |
·颜色指数的测定 | 第59页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第59页 |
·外果皮叶绿体荧光测定 | 第59-60页 |
·中果皮硬度测定 | 第60页 |
·类胡萝卜素测定 | 第60页 |
·类胡萝卜素的提取 | 第60页 |
·类胡萝卜素总量的测定 | 第60页 |
·类胡萝卜素各成分含量的测定 | 第60页 |
·相关基因的Real-Time定量PCR(qRT-PCR)分析 | 第60页 |
·桃果实总RNA的提取 | 第60页 |
·总RNA完整性、含量和纯度检测 | 第60页 |
·反转录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60页 |
·相关基因荧光定量PCR测定 | 第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86页 |
·桃果实颜色的变化 | 第60-62页 |
·桃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 第62-63页 |
·外果皮叶绿体荧光的变化 | 第63页 |
·中果皮硬度的变化 | 第63-65页 |
·桃果实类胡萝卜素总量及各成分含量的变化 | 第65-71页 |
·不同贮藏处理对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71-86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86-89页 |
第六章 桃果实向光素基因PpPHOT1 和隐花色素基因PpCRY2 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第89-105页 |
·引言 | 第89-9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0-93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90页 |
·桃果实总RNA的提取 | 第90页 |
·总RNA完整性、含量和纯度检测 | 第90页 |
·桃果实PpPHOT1 和PpCRY2 基因的克隆 | 第90-92页 |
·反转录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90页 |
·PpPHOT1 和PpCRY2 cDNA片段的扩增和检测 | 第90-91页 |
·目的基因片段回收 | 第91页 |
·连接反应 | 第91页 |
·转化 | 第91页 |
·阳性克隆的鉴定和测序 | 第91页 |
·PpPHOT1 和PpCRY2 cDNA 3’末端克隆 | 第91页 |
·PpPHOT1 和PpCRY2 cDNA 5’末端克隆 | 第91-92页 |
·PpPHOT1 和PpCRY2 编码区cDNA序列的验证 | 第92页 |
·桃果实PpPHOT1 和PpCRY2 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92页 |
·桃果实PpPHOT1 和PpCRY2 基因的荧光定量 PCR 测定 | 第92-9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3-103页 |
·桃果实PpPHOT1 和PpCRY2 基因RACE全长扩增和编码区序列分离 | 第93-94页 |
·桃果实PpPHOT1 和PpCRY2 基因及其所编码蛋白生物信息学的分析 | 第94-98页 |
·PpPHOT1 和PpCRY2 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预测 | 第94-95页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与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95-97页 |
·亚细胞定位及二、三级结构预测 | 第97-98页 |
·不同桃果实发育组织和不同贮藏处理对桃果实中PpPHOT1 和PpCRY2 的表达影响 | 第98-103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103-10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8页 |
·总结 | 第105-107页 |
·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