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土壤放射性核素污染现状 | 第10-12页 |
| ·土壤污染现状 | 第10页 |
| ·土壤放射性核素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 ·土壤放射性核素污染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土壤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现状 | 第11-12页 |
| ·土壤粘土矿物概述 | 第12-15页 |
| ·粘土矿物 | 第12-13页 |
| ·蒙脱石 | 第13-14页 |
| ·高岭土 | 第14-15页 |
| ·微生物与矿物相互作用概述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2 矿物理化性质 | 第18-26页 |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18-19页 |
| ·蒙脱石 / 高岭土购买及提纯 | 第18页 |
| ·分析测试仪器 | 第18-19页 |
| ·矿物特性分析 | 第19-25页 |
| ·蒙脱石特性分析 | 第19-22页 |
| ·高岭土特性分析 | 第22-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土壤菌提纯及鉴定 | 第26-39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分析测试仪器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8页 |
| ·土壤菌分离纯化 | 第27-29页 |
| ·土壤菌筛选 | 第29-35页 |
| ·土壤菌鉴定 | 第35-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粘土矿物 - 土壤菌体系特性分析 | 第39-7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 ·分析测试仪器 | 第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74页 |
| ·接触模式下土壤菌特性分析 | 第41-49页 |
| ·接触模式下矿物特性分析 | 第49-68页 |
| ·非接触模式下土壤菌特性分析 | 第68-70页 |
| ·非接触模式下矿物特性分析 | 第70-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5 粘土矿物 - 土壤菌体系的Sr~(2+)去 除分析 | 第76-8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6-78页 |
| ·实验材料 | 第76页 |
| ·实验方法 | 第76-78页 |
| ·分析测试仪器 | 第7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8-87页 |
| ·土壤菌的Sr~(2+)耐 受性分析 | 第78-80页 |
| ·接触体系的Sr~(2+)去 除分析 | 第80-83页 |
| ·非接触体系的Sr~(2+)去 除分析 | 第83-84页 |
| ·实际土壤的Sr~(2+)去 除分析 | 第84-85页 |
| ·体系成分的Sr~(2+)去 除分析 | 第85-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6 粘土矿物长期作用效果及作用机理探讨 | 第88-10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8-90页 |
| ·实验材料 | 第88页 |
| ·实验方法 | 第88-90页 |
| ·分析测试仪器 | 第9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0-100页 |
| ·土壤菌作用下矿物特性分析 | 第90-92页 |
| ·土壤菌长期作用下矿物特性分析 | 第92-95页 |
| ·土壤菌反复作用下蒙脱石特性分析 | 第95-97页 |
| ·机理分析 | 第97-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 7 结论 | 第102-104页 |
| ·研究结论 | 第102-103页 |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