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外变形监测方法与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深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变形分析与预测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数值模拟在深基坑开挖工程的应用 | 第13页 |
| ·研究方案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2. 深基坑工程技术基础 | 第16-21页 |
| ·深基坑工程的特点 | 第16-17页 |
| ·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 | 第17-19页 |
| ·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特点 | 第17-18页 |
| ·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基本要求 | 第18页 |
| ·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及变形报警值的确定 | 第18-19页 |
| ·数值分析方法用于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 | 第19-20页 |
| ·本构模型及本构模型中相关参数的选取 | 第19页 |
| ·空间效应的影响 | 第19-20页 |
| ·深基坑工程施工工序模拟的合理性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3. 深基坑工程概况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 | 第21-26页 |
| ·深基坑工程概况 | 第21-22页 |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 第21-22页 |
| ·深基坑周边建筑物分布 | 第22页 |
| ·深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 第22-25页 |
| ·测点的布设 | 第22-23页 |
| ·沉降变形监测的方法及使用的仪器 | 第23-24页 |
| ·监测注意事项 | 第24页 |
| ·监测数据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4. 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对深基坑周边建筑物变形预测的研究 | 第26-38页 |
| ·实测数据建模前的预处理 | 第26-30页 |
| ·序列光滑条件 | 第26-27页 |
| ·序列的级比条件 | 第27页 |
| ·灰色系统模型建模的数据要求及改进 | 第27-30页 |
| ·灰色系统模型建立 | 第30-33页 |
| ·灰色系统理论建模的基本步骤 | 第30-31页 |
| ·灰色系统模型的改进 | 第31-33页 |
| ·模型精度的检验 | 第33-35页 |
| ·预测数据结果对比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5. 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与灰色系统模型的组合预测 | 第38-46页 |
| ·改进的灰色系统模型的误差规律 | 第38-40页 |
|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原理 | 第40-41页 |
| ·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过程 | 第41-43页 |
| ·BP神经网络模型与灰色系统模型的联合预测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6. 深基坑开挖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46-53页 |
| ·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简介 | 第46-47页 |
| ·FLAC~(3D)软件的优缺点 | 第46-47页 |
| ·FLAC~(3D)软件本构模型 | 第47页 |
| ·用FLAC~(3D)软件建立基坑模型并模拟基坑开挖 | 第47-51页 |
| ·建立初始模型和划分网格 | 第47-49页 |
| ·深基坑的开挖过程模拟 | 第49-51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主要结论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附录A F17号监测点的实测值 | 第59-60页 |
| 作者简历 | 第60-6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