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的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一) 监管 | 第14页 |
(二) 政府监管 | 第14页 |
(三) 煤矿安全政府监管 | 第14-15页 |
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的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一)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15-16页 |
(二) 博弈理论 | 第16-18页 |
(三) 寻租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辽宁省煤矿安全政府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6页 |
一、辽宁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的基本情况 | 第19-21页 |
(一) 辽宁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 | 第19页 |
(二) 辽宁省煤矿安全政府监管的发展及成效 | 第19-21页 |
二、辽宁省煤矿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3页 |
(一) 监管机构设置不科学 | 第21-22页 |
(二) 监管缺乏规范化 | 第22页 |
(三) 安全生产执法保障不落实 | 第22-23页 |
(四) 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单 | 第23页 |
三、辽宁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一) 企业负荷过重,地方过分追求利益 | 第24页 |
(二) 国家的监督管理与各级监管权力分配不明 | 第24-25页 |
(三) 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5页 |
(四) 执法主体懈怠工作,降低了监管力度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国外煤矿安全政府监管的经验与启示 | 第26-31页 |
一、国外煤矿企业政府监管的成功经验 | 第26-29页 |
(一) 美国对煤矿企业政府监管的成功经验 | 第26-27页 |
(二) 德国政府对煤矿企业政府监管的成功经验 | 第27-28页 |
(三) 南非政府对煤矿企业监管的成功经验 | 第28-29页 |
二、国外政府对煤矿企业监管的成功经验给辽宁省的一些启 | 第29-31页 |
(一) 坚持以人为本 | 第29-30页 |
(二) 应进一步完善监察体制 | 第30页 |
(三) 辽宁省应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 | 第30页 |
(四)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完善辽宁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的对策 | 第31-37页 |
一、完善煤矿企业安全监督管理相关法律与政策 | 第31-32页 |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1页 |
(二) 加快建设煤矿安全监管的配套政策 | 第31-32页 |
二、建立科学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监管机构 | 第32-33页 |
(一) 建立多方位、一体化的综合监督管理机构 | 第32页 |
(二) 增设市、县级煤矿企业安全监察机构 | 第32-33页 |
(三) 增加煤矿企业安全监察机构相关权限 | 第33页 |
三、建立权责统一的政府安全监管新制度 | 第33-34页 |
(一) 加强有关煤产业的监督部门的权责制度划分 | 第33页 |
(二) 完善预防危险事件的制度 | 第33-34页 |
(三) 制定科学合理、长期有效的监督制度 | 第34页 |
四、加大监督管理的队伍建设 | 第34-35页 |
(一) 对安全生产监督的资金投入力度要加大 | 第34页 |
(二) 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监察工作人员的素养 | 第34-35页 |
五、使用多种监督方式,发挥多元监管的作用 | 第35-37页 |
(一) 积极鼓励并引导全员参与监督 | 第35页 |
(二) 重视网络传媒系统的监管作用 | 第35-36页 |
(三) 加强行业协会对煤产业的监督指导 | 第36页 |
(四) 使工会发挥维权和监管的作用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个人简历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