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炭气化工业论文--气化工艺论文--煤气净制论文

SO2-O2协同作用下氧化铈高温煤气脱硫剂再生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选择第13-33页
   ·前言第13-14页
   ·煤气脱硫技术的研究与进展第14-23页
     ·低常温气体脱硫第15-17页
       ·低温甲醇洗脱硫第15页
       ·栲胶法脱硫第15-16页
       ·活性炭脱硫第16-17页
     ·中温气体脱硫第17-19页
       ·中温氧化锌脱硫剂第17-18页
       ·中温氧化锰脱硫剂第18-19页
     ·高温气体脱硫第19-22页
       ·高温氧化铁系脱硫剂第19-20页
       ·高温氧化钙系脱硫剂第20-21页
       ·高温氧化铈系脱硫剂第21页
       ·高温铁酸锌系脱硫剂第21-22页
       ·高温钛酸锌系脱硫剂第22页
     ·小结第22-23页
   ·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再生第23-25页
     ·再生温度第23页
     ·再生空速第23-24页
     ·再生气氛第24-25页
       ·含氧气气氛再生第24页
       ·含水蒸气气氛再生第24-25页
       ·含二氧化硫气氛再生第25页
     ·小结第25页
   ·硫回收现状第25-27页
   ·脱硫剂再生动力学模型第27-31页
     ·收缩核模型第27-29页
     ·粒子模型第29-31页
     ·小结第31页
   ·课题的选择和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3-43页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第33-34页
     ·实验材料第33-34页
     ·实验仪器第34页
   ·脱硫剂的表征方法第34-35页
     ·脱硫剂的物相组成的测量(XRD)第34-35页
     ·脱硫剂颗粒密度的测定第35页
     ·脱硫剂的孔结构的测量(BET)第35页
     ·脱硫剂中硫含量的测量第35页
     ·脱硫剂的微观结构的测量(SEM)第35页
   ·高温氧化铈脱硫剂的制备第35-36页
   ·脱硫剂的硫化第36-40页
     ·硫化装置第36-37页
     ·硫化过程第37页
     ·脱硫剂硫化样的XRD表征第37-38页
     ·脱硫剂硫化样的N_2吸附表征第38-39页
     ·脱硫剂硫化样的SEM表征第39-40页
   ·实验过程中气体的测量第40-41页
     ·H_2S气体的测量第40-41页
     ·SO_2气体的测量第41页
     ·O_2气体的测量第41页
   ·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氧气气氛中氧化铈脱硫剂的再生动力学第43-61页
   ·引言第43页
   ·固定床再生实验第43-45页
     ·再生实验装置第43-44页
     ·再生实验条件第44页
     ·再生转化率第44-45页
   ·再生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51页
     ·温度对脱硫剂再生反应的影响第45-48页
     ·氧气体积分数对脱硫剂再生反应的影响第48-50页
     ·脱硫剂再生反应DSC差热分析第50-51页
   ·脱硫剂再生动力学分析第51-60页
     ·等效粒子模型第51-57页
       ·反应级数的确定第52-53页
       ·动力学参数确定第53-57页
     ·未反应收缩核模型第57-58页
     ·模型优选第58-60页
       ·残差分析第58-59页
       ·方差分析第59-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二氧化硫气氛中氧化铈脱硫剂的再生动力学第61-77页
   ·引言第61页
   ·固定床再生实验第61-63页
     ·再生实验装置第61-62页
     ·实验条件第62页
     ·再生转化率第62-63页
   ·再生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3-67页
     ·温度对脱硫剂再生反应的影响第63-64页
     ·二氧化硫体积分数对脱硫剂再生反应的影响第64-66页
     ·脱硫剂反应前后的SEM扫描图第66-67页
   ·脱硫剂再生动力学分析第67-75页
     ·等效粒子模型第67-72页
       ·反应级数的确定第67-68页
       ·动力学参数确定第68-72页
     ·未反应收缩核模型第72-73页
     ·模型优选第73-75页
       ·残差分析第73-74页
       ·方差分析第74-75页
   ·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SO_2-O_2协同气氛下氧化铈脱硫剂的再生动力学第77-91页
   ·引言第77页
   ·固定床再生实验第77-79页
     ·再生实验装置第77-78页
     ·实验条件第78-79页
     ·再生转化率第79页
   ·再生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9-84页
     ·温度对脱硫剂再生反应的影响第79-80页
     ·反应气浓度对脱硫剂再生反应的影响第80-82页
     ·脱硫剂再生的SEM扫描图第82-84页
   ·脱硫剂再生动力学分析第84-90页
     ·动力学模型参数确定第84-88页
     ·残差分析第88-90页
   ·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5页
   ·结论第91-92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92页
   ·今后工作设想第92-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浑源中庄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下一篇:基于数字先导流量放大阀负载口独立控制系统速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