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云杉及锐齿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3-23页 |
·我国外生菌根真菌资源多样性 | 第14-17页 |
·外生菌根对林木生长影响及生理生态研究 | 第17-21页 |
·外生菌根的分离、培养及应用研究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5页 |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 第25-26页 |
·外生菌根的鉴定 | 第26-27页 |
·形态观察 | 第26页 |
·分子鉴定 | 第26-27页 |
·数据分析 | 第27-29页 |
·外生菌根比对方法 | 第27页 |
·外生菌根真菌优势度测定方法 | 第27页 |
·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分析 | 第27页 |
·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 | 第27-28页 |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研究 | 第29-31页 |
·云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的比较 | 第29-30页 |
·锐齿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的比较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不同类型外生菌根形态学特征 | 第31-33页 |
·野外调查 | 第31页 |
·不同类型外生菌根形态学特征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外生菌根分子鉴定 | 第33-44页 |
·云杉外生菌根分子鉴定结果 | 第33-38页 |
·锐齿栎外生菌根分子鉴定结果 | 第38-44页 |
第六章 外生菌根真菌的多样性 | 第44-52页 |
·外生菌根真菌的优势度 | 第44-46页 |
·云杉外生菌根真菌的优势度 | 第44-45页 |
·锐齿栎外生菌根真菌的优势度 | 第45-46页 |
·外生菌根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及生态分布 | 第46-48页 |
·云杉外生菌根真菌的多样性指数 | 第46-47页 |
·锐齿砾外生菌根真菌的多样性指数 | 第47-48页 |
·土壤化学性质与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的关系 | 第48-52页 |
·pH与真菌侵染率的关系 | 第48-49页 |
·全氮、全磷、全钾与真菌侵染率的关系 | 第49-50页 |
·水溶性钙、水溶性镁、电导率与真菌侵染率的关系 | 第50-52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2-54页 |
·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 第52-53页 |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附图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