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风、完骨少阳经取穴对急性期贝尔麻痹疗效对比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3页 |
| 中英文缩写对照 | 第13-14页 |
| 前言 | 第14-17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17-26页 |
| 1. 病例选择 | 第17-19页 |
| 2. 病例来源及分组 | 第19-20页 |
| 3. 观察项目 | 第20页 |
| 4. 分次评价疗效 | 第20页 |
| 5. 基本资料 | 第20-22页 |
| 6. 治疗方法 | 第22-24页 |
| 7. 疗效评价内容 | 第24页 |
| 8. 疗效评价标准 | 第24-25页 |
| 9.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25页 |
| 10. 研究结果分析 | 第25页 |
| 11. 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第25-26页 |
| 结果 | 第26-32页 |
| 1. 急性期治疗(治疗第7次后)的比较 | 第26-28页 |
| 2. 恢复期治疗(治疗第14次后)的比较 | 第28-29页 |
| 3. 恢复期治疗(治疗第21次后)的比较 | 第29-32页 |
| 讨论 | 第32-41页 |
| 1. 现代医学有关贝尔麻痹认识 | 第32页 |
| 2. 面神经认识 | 第32-33页 |
| 3. 祖国医学关于贝尔麻痹 | 第33-34页 |
| 4. 选题目的 | 第34页 |
| 5. 重用翳风、完骨穴的理论依据 | 第34-35页 |
| 6. 少阳经的重要作用 | 第35-36页 |
| 7. 针刺操作手法的的理论依据 | 第36页 |
| 8. 针灸的抗炎与退热作用 | 第36-37页 |
| 9. 板蓝根片及清开灵胶囊的使用 | 第37-38页 |
| 10. 关于量表的使用 | 第38-39页 |
| 11. 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 12. 安全性分析 | 第40页 |
| 13. 不足之处 | 第40-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文献综述 | 第45-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附表 1 | 第55-56页 |
| 附表 2 | 第56-58页 |
| 附表 3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