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余英时的学术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两个世界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9-12页 |
第一章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论” | 第12-22页 |
第一节 源起:宋淇《论大观园》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 | 第13-16页 |
第三节 主要论争 | 第16-22页 |
一 余、赵论争:“假作真时真亦假”和“眼前无路想回头” | 第17-19页 |
二 余、周论争: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红楼梦》学术史的分析 | 第22-30页 |
第一节 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新“典范”的树立 | 第24-27页 |
第三节 关于《红楼梦》的创作思想及其他 | 第27-30页 |
第三章 余英时红学理论的学术影响 | 第30-37页 |
第一节 余氏红学理论的积极意义 | 第30-33页 |
第二节 余氏红学理论的负面影响 | 第33-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