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第一章 浮出地表:五四影响下剧本中的女性形象 | 第14-27页 |
第一节 出走的“娜拉们” | 第16-21页 |
一 女性主体的诞生 | 第16-18页 |
二 女性主体的成长 | 第18-21页 |
第二节 女性“出走”形象如何被书写 | 第21-27页 |
一 结尾的理想化处理 | 第21-23页 |
二 “出走”作为基本的叙事动力 | 第23-27页 |
第二章 寄托爱情:爱情中的女性行为选择 | 第27-44页 |
第一节 爱的呻吟:“莎乐美”气质的女性形象分析 | 第28-34页 |
一 灵的追求:至上之爱的唯美理想 | 第29-31页 |
二 嗜血情欲:畸形之恋下的爱与死 | 第31-34页 |
第二节 堕落的挣扎:以“交际花”类女性为例的形象分析 | 第34-44页 |
一 等待:无望的寄托 | 第35-37页 |
二 冒险:爱情游戏 | 第37-40页 |
三 女强男弱的性别叙事 | 第40-44页 |
第三章 自我找寻:镜像中的女性形象窥看 | 第44-54页 |
第一节 自看:身份认同的焦虑 | 第45-48页 |
第二节 互看:主体间命运的隐喻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击碎镜像的时刻 | 第50-54页 |
第四章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形象的创作及比较 | 第54-72页 |
第一节 文本创作中女性形象的成熟演变 | 第54-59页 |
一 性格由单一到丰富的演变 | 第54-57页 |
二 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 | 第57-59页 |
第二节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形象与曹禺戏剧的比较 | 第59-72页 |
一 《打出幽灵塔》与《雷雨》中女儿形象的比较 | 第60-64页 |
二 《孔雀东南飞》与《原野》中母亲形象的比较 | 第64-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附录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1920—1939)参考剧本 | 第74-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