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言 | 第7-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12-27页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形成条件 | 第12-14页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14-18页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演变进程 | 第18-27页 |
| ·邓小平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新篇章 | 第18-19页 |
| ·江泽民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新目标 | 第19-21页 |
| ·胡锦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新突破 | 第21-24页 |
| ·习近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新阶段 | 第24-27页 |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内容和特征 | 第27-35页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7-32页 |
|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根本保证 | 第27-28页 |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民生建设的不竭动力 | 第28-29页 |
|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民生建设的基本前提 | 第29-30页 |
| ·以人为本是民生建设的根本原则 | 第30-31页 |
| ·法治建设是民生建设的重要保障 | 第31-32页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基本特征 | 第32-35页 |
|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 第33-34页 |
|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 第34-35页 |
|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 第35-38页 |
|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 | 第35页 |
|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 | 第35-36页 |
| ·促进了党的建设发展 | 第36-37页 |
| ·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 | 第37-38页 |
| 5 结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