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案情简介及争论焦点 | 第11-13页 |
一、案情回顾 | 第11-12页 |
(一)基本案情 | 第11-12页 |
(二)裁判 | 第12页 |
二、争议焦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隐名投资情形下的股权转让效力认定 | 第13-20页 |
一、隐名投资情形的股东资格认定 | 第13-15页 |
(一)隐名股东的形成方式以及成因 | 第13-14页 |
(二)隐名投资情形下的股东资格认定 | 第14-15页 |
二、隐名投资情况下的股权转让效力 | 第15-18页 |
(一)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15-16页 |
(二)隐名股东转让股权的效力 | 第16-17页 |
(三)显名股东未经实际出资人同意转让股权 | 第17-18页 |
三、案例中外商隐名投资股权转让效力分析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瑕疵出资情形下的股权转让效力认定 | 第20-27页 |
一、瑕疵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 | 第20-23页 |
(一)出资瑕疵不影响股权转让合同生效 | 第21-22页 |
(二)当事人意思表示对瑕疵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本案中瑕疵股权转让后的责任承担的问题 | 第23-27页 |
(一)认定瑕疵股权转让后的责任承担的基本思路 | 第23-25页 |
(二)本案中各方当事人的责任承担 | 第25-27页 |
第四章 侵害股东优先购买权情形下的股权转让效力认定 | 第27-36页 |
一、侵犯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主要方式 | 第27-28页 |
(一)转让股东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通知义务 | 第27-28页 |
(二)转让股东签订不同的合同规避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 | 第28页 |
二、侵犯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理论学说 | 第28-31页 |
(一)无效说 | 第28-29页 |
(二)可撤销说 | 第29页 |
(三)效力待定说 | 第29页 |
(四)附解除条件说 | 第29页 |
(五)有效说 | 第29-31页 |
三、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救济 | 第31-32页 |
(一)第三人与转让股东恶意串通 | 第31页 |
(二)第三人善意转让股东单独侵权 | 第31-32页 |
四、案例中股权转让的效力分析 | 第32-36页 |
(一)合理限期内股东优先购买权优于非股东善意受让权 | 第32-33页 |
(二)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应当在合理期限内行使 | 第33-34页 |
(三)界定“同等条件”应兼顾综合因素,不能一概理解为条件“完全相同”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个人简历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