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推拿疗法的理论研究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1 推拿疗法溯源 | 第10-15页 |
| ·先秦关于推拿疗法的记载 | 第10-11页 |
| ·《内经》对推拿疗法的主要贡献 | 第11-13页 |
| ·确立了推拿的正式学科名称 | 第11-12页 |
| ·记载了推拿的发源地 | 第12页 |
| ·构建了推拿疗法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 ·总结了推拿的部分手法及适应症 | 第13页 |
| ·《内经》以降推拿疗法的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 2 推拿疗法确立的思维方法及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 ·整体观念 | 第15-16页 |
| ·阴阳自和 | 第16-17页 |
| ·移精变气 | 第17-18页 |
| 3 推拿疗法的作用原理 | 第18-22页 |
| ·疏通经络 | 第18-19页 |
| ·舒和筋脉 | 第19-20页 |
| ·行气活血 | 第20-21页 |
| ·调神驭形 | 第21-22页 |
| 4 推拿疗法的临床应用 | 第22-32页 |
| ·推拿的手法及药具的使用 | 第22-26页 |
| ·推拿手法的单独应用 | 第22-23页 |
| ·推拿工具的应用 | 第23页 |
| ·膏摩的应用 | 第23-24页 |
| ·与针灸的配合应用 | 第24-26页 |
| ·推拿疗法的临床适应症 | 第26-28页 |
| ·痛症 | 第26页 |
| ·高热神昏 | 第26页 |
| ·麻木不仁 | 第26-27页 |
| ·卒口僻 | 第27页 |
| ·脾风发疸 | 第27页 |
| ·疝瘕 | 第27-28页 |
| ·对推拿人员的要求 | 第28-30页 |
| ·手法要求 | 第28-29页 |
| ·对医患之神的要求 | 第29-30页 |
| ·推拿的注意事项 | 第30-32页 |
| ·推拿的禁忌 | 第30-31页 |
| ·冬不按跷 | 第31-32页 |
| 5《内经》推拿疗法的优势及现代启示 | 第32-35页 |
| ·充分利用人的自愈能力 | 第32页 |
| ·经济廉便,安全有效 | 第32-33页 |
| ·适应范围宽泛 | 第33页 |
|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论文著作 | 第40-45页 |
| 详细摘要 | 第45-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