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大爱精神的弘扬与培育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5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目的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0-14页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2-14页
   ·本文创新点第14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2 大爱精神基本概述第15-24页
   ·大爱精神的内涵第15-18页
     ·爱的概念表述第15-16页
     ·大爱概念的界定第16-17页
     ·大爱精神的内涵第17-18页
   ·大爱精神的特征第18-19页
   ·大爱精神的价值第19-20页
   ·高校弘扬与培育大爱精神的现实必要性第20-23页
     ·高校弘扬与培育大爱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要求第20-21页
     ·高校弘扬与培育大爱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第21-22页
     ·高校弘扬与培育大爱精神是构建校园和谐文化的内在需求第22页
     ·高校弘扬与培育大爱精神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大爱精神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第24-36页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大爱精神的思想渊源第24-27页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是大爱精神的萌芽第24-25页
     ·墨家思想中的"兼爱"是大爱精神的渊源第25-26页
     ·道家思想中的大爱精神因素第26-27页
     ·其他学派思想中的大爱精神阐述第27页
   ·中西方的博爱思想是大爱精神的又一思想渊源第27-28页
   ·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想是大爱精神的理论依据第28-35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本思想的论述第28-3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人本思想的发展第30-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高校大爱精神弘扬与培育现状分析第36-43页
   ·高校大爱精神弘扬与培育工作中所取得的主要成绩第36-38页
     ·大学人的感恩情怀有所提升第36页
     ·大学人的博爱意识得到强化第36-37页
     ·在社会重大突发事件中彰显出大学人对社会的关爱第37页
     ·高校教育管理理念体现出了对大学人的挚爱第37-38页
   ·当前高校大爱精神弘扬与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38-40页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大爱精神的融入不够第38页
     ·在"大爱育人"理念的落实上重视不足第38-39页
     ·教育教学方法和途径创新亟待加强第39页
     ·硬件建设和人文关怀尚未完全同步第39-40页
   ·当前高校大爱精神弘扬与培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0-42页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40-41页
     ·高校未自觉地将大爱精神贯穿于制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第41页
     ·教育队伍与大爱精神教育要求存在差距第41页
     ·高校在弘扬与培育大爱精神的方法和途径上存在困惑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5 高校弘扬与培育大爱精神的策略第43-52页
   ·高度重视高校大爱精神弘扬与培育工作第43-44页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第43页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第43-44页
   ·高校大爱精神弘扬与培育的基本原则第44-45页
   ·高校弘扬与培育大爱精神的主要内容第45-47页
     ·客观理性的自我关爱精神第45页
     ·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第45页
     ·坚毅果敢的责任担当精神第45-46页
     ·深沉持久的爱国主义精神第46页
     ·平等和谐的生态友好精神第46-47页
   ·高校弘扬与培育大爱精神的途径第47-51页
     ·践行以大爱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第47页
     ·建立完善的大学大爱制度文化体系第47-48页
     ·课堂教学是弘扬与培育大爱精神的最好阵地第48-49页
     ·注重从高校办学的大学精神中挖掘与创新大爱精神第49-50页
     ·举办各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第50页
     ·创立网络教育新平台进而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第50-51页
     ·高校在进行校园硬件建设的同时融入大爱精神的元素第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十六大以来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下一篇:混沌神经网络及其简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