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构想 | 第10-28页 |
第一章 音乐作品之“立意” | 第11-18页 |
第一节 立意的来源 | 第11-14页 |
第二节 二度创作的立意内涵 | 第14-18页 |
第二章 音乐音色之“韵意” | 第18-23页 |
第一节 音乐作品的色彩意象 | 第18-20页 |
第二节 中提琴的音色音意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器乐演奏之“技意” | 第23-28页 |
第一节 技术还是艺术?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机能性技术”和“意识型技术” | 第25-28页 |
第二部分 个案试析——克拉克《中提琴奏鸣曲》并结合乐队改编版研究 | 第28-53页 |
第四章 克拉克和她的中提琴奏鸣曲 | 第29-32页 |
第五章 作品“立意”追溯 | 第32-41页 |
第一节 贯穿曲中的二重对话关系 | 第32-34页 |
第二节 距离观照下的对抗并制衡 | 第34-41页 |
第六章 作品“韵意”探究 | 第41-47页 |
第一节 承接印象主义遗风的音色格调 | 第41-43页 |
第二节 “水中之月”——中提琴声部 | 第43-47页 |
第七章 作品“技意”考量 | 第47-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附录一:作曲家肖像 | 第55-56页 |
附录二: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附录三:演奏术语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