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2-17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学者关于页岩气产业的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文献评述 | 第17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第21-25页 |
·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非常规能源概述 | 第21页 |
·页岩气的概念及开采特点 | 第21页 |
·页岩气产业以及产业化内涵 | 第21-23页 |
·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3页 |
·环境外部性理论 | 第23-2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 | 第25-26页 |
·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的需要 | 第26-27页 |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27页 |
·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7-31页 |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 | 第27-28页 |
·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进程 | 第28-31页 |
第四章 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40页 |
·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内部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页岩气资源储备丰富 | 第31页 |
·催生新的投资机遇 | 第31-32页 |
·减少污染物排放 | 第32页 |
·开采寿命长 | 第32-33页 |
·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前期资本投入高 | 第33页 |
·市场应用价格风险 | 第33页 |
·核心技术不成熟 | 第33-34页 |
·受周围环境可承受能力制约 | 第34-35页 |
·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机遇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市场需求旺盛 | 第35页 |
·国家政策扶持 | 第35-36页 |
·投融资渠道拓宽 | 第36-37页 |
·国外经验借鉴 | 第37页 |
·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外部障碍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资源潜力估算不确定 | 第37-38页 |
·政策体系亟待完善 | 第38-39页 |
·环境监管缺位 | 第39页 |
·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 第39页 |
·投资主体单一 | 第39-40页 |
第五章 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评价体系 | 第40-57页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43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0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40-43页 |
·页岩气发展对策矩阵框架建立 | 第43-44页 |
·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4-57页 |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44-45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5页 |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45-46页 |
·确定二级指标相对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 第46-48页 |
·确定评价指标组合权重 | 第48-49页 |
·备选方案比较 | 第49-57页 |
第六章 国外页岩气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 第57-65页 |
·世界页岩气资源概况 | 第57-61页 |
·美国页岩气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58-60页 |
·加拿大页岩气发展现状 | 第60页 |
·欧洲页岩气发展现状 | 第60-61页 |
·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 第61-65页 |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 第61-62页 |
·建立专项研究基金开展技术研发 | 第62页 |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 第62-63页 |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第63页 |
·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 | 第63-65页 |
第七章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 第65-69页 |
·页岩气资源储量系统评估 | 第65-66页 |
·加强对页岩气的战略规划 | 第65页 |
·调查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 | 第65-66页 |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市场化开发机制 | 第66-67页 |
·健全页岩气开发的相关制度 | 第66页 |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 | 第66-67页 |
·加强管道网络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 第67页 |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第67-69页 |
·建立严谨的技术标准 | 第67页 |
·建立完整的监管制度 | 第67页 |
·保护环境,实行严格的控制措施 | 第67-68页 |
·采取预防措施,制订预警方案 | 第68-6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页 |
·展望与不足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