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1-14页
     ·生态文明第11-12页
     ·生态文明观第12-1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4-2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21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21-22页
   ·内容结构第22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22-23页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渊源第23-32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第23-26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道德思想第23-24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发展思想第24-25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消费思想第25-26页
   ·毛泽东的生态文明思想第26-28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第28-32页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容第32-43页
   ·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观第32-34页
   ·生态文明的价值观第34-36页
   ·生态文明的社会观第36-37页
   ·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观第37-43页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第37-38页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第38-39页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第39-43页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实践特征第43-49页
   ·突出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第43-44页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第44-46页
   ·积极探索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第46-47页
   ·注重增进公众的国民福利和环境权益第47页
   ·协调推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第47-48页
   ·建立和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第48-49页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当代价值第49-5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价值第49-51页
     ·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第49页
     ·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49-50页
     ·继承和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第50-5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实践价值第51-55页
     ·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第51页
     ·成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第51-52页
     ·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第52-54页
     ·开启人类生态文明的新征程第54-55页
结语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阳极电活性生物膜的培养过程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处理阶段与季节对猪场粪污碳氮物质排放规律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