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美丽乡村视角下的乡村空间布局研究--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研究缘起与背景第10-11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13页
     ·总体思路第11-12页
     ·研究视角与方法第12页
     ·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第12-13页
   ·美丽乡村内涵第13-18页
     ·乡村与村庄第14页
     ·“美丽”与“乡村”的内涵联系第14-15页
     ·空间布局第15-16页
     ·美丽乡村的主要特征第16-18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21页
     ·研究目的第18-19页
     ·研究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乡村规划研究及文献综述第21-32页
   ·国内外乡村空间规划研究历程第21-26页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1-22页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22-26页
     ·已有规划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6页
   ·国内外乡村规划实践第26-30页
     ·国外乡村规划实践第26-28页
     ·国内乡村规划实践第28-30页
     ·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村空间规划第30页
   ·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济南市南部山区乡村空间布局现状评析第32-49页
   ·分层面分析南部山区乡村空间现状第32-40页
     ·济南市概况第32-34页
     ·“城山相依”的发展模式第34-38页
     ·南部山区空间布局的一般特征第38-40页
   ·南部山区村庄空间布局类型总结第40-44页
     ·村域层面第40-42页
     ·村庄层面第42-44页
   ·南部山区乡村存在的问题第44-48页
     ·生态破坏,环境堪忧第44-45页
     ·公路经济,矛盾突出第45-46页
     ·公建缺失,基设滞后第46-47页
     ·建设散乱,“差序格局”消退第47-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美丽乡村空间布局方法研究第49-74页
   ·宏观层面第49-56页
     ·山水格局的保持第49-52页
     ·迁村并点第52-53页
     ·乡村空间布局模式引导第53-56页
   ·中观层面第56-63页
     ·打造优美空间轮廓线第56-59页
     ·塑造特色空间轴线第59-61页
     ·营造和谐色彩形象第61-63页
   ·微观层面第63-73页
     ·营造“穴点”空间第63-66页
     ·塑造邻里空间第66-69页
     ·开发道路空间第69-71页
     ·营造绿地景观第71-73页
   ·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美丽乡村空间规划体系研究第74-82页
   ·完善规划编制体系第74-75页
     ·乡村空间规划的具体内容第74页
     ·探索分区层面的乡村空间规划第74-75页
     ·分区层面规划内容探索第75页
   ·优化编制方法第75-78页
     ·开放协同的乡村规划第76-77页
     ·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第77-78页
   ·加强规划理念创新第78-81页
     ·“产、村、景”的一体化第78-79页
     ·塑造旅游品牌第79-80页
     ·生态群落理念的借鉴第80-81页
   ·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结语第82-84页
   ·研究回顾第82页
   ·论文创新点第82-83页
   ·不足之处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后记第87-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坊子镇空间发展演变特征及复兴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山东地域特点的建筑遮阳绿色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