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和目的 | 第15-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基本思路 | 第15-16页 |
3、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相关概念阐释 | 第16-19页 |
一、艺术传播客体界定及成品艺术定义 | 第19-25页 |
(一)、艺术传播客体种类划分梳理 | 第20-21页 |
(二)、成品艺术概念及特征 | 第21-22页 |
(三)、成品艺术与现成品艺术的关系及差别 | 第22-23页 |
(四)、非洲成品艺术在中国传播阶段划分 | 第23-25页 |
二、非洲成品艺术传播的萌芽期:外交需求合作初期(1955年-1978年) | 第25-30页 |
(一)、萌芽初期的政治背景:外交需求促使 | 第25-27页 |
(二)、萌芽初期的文化背景:革命文艺呼应 | 第27-28页 |
(三)、萌芽初期的传播情况:传播渠道单一,影响面有限 | 第28-30页 |
三、非洲成品艺术传播的量变期:民间互动增强期(1979年-1999年) | 第30-36页 |
(一)、互动增强期的政治背景:改革开放的推动 | 第30-31页 |
(二)、互动增强期的文化背景:审美情趣的变化 | 第31-34页 |
(三)、互动增强起的传播特点:传统的传播渠道繁荣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四、非洲成品艺术传播的质变期:贸易参与流通期(2000年-至今) | 第36-42页 |
(一)、自由传播期的政治背景:软实力如何提升 | 第37-38页 |
(二)、自由传播期的文化背景:多元化文化的发展 | 第38-39页 |
(三)、自由传播期的传播情况:多渠道传播的开始影响面加大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五、非洲成品艺术中国传播的理性思考 | 第42-49页 |
(一) 问题 | 第42-47页 |
1,形象误解与通读 | 第43-44页 |
2,流通中的失真现象 | 第44-47页 |
(二) 对策 | 第47-49页 |
1,培养新生代的非洲通 | 第47-48页 |
2,公共外交领域的多样化合作 | 第48-49页 |
结束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件一 | 第54-56页 |
附件二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