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褐藻酸降解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论文综述第10-21页
   ·海洋微生物及其多样性第10-12页
     ·海洋微生物简介第10-11页
     ·海洋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第11页
     ·海洋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第11-12页
     ·海洋微生物的产酶特性第12页
   ·褐藻酸降解菌与海带病烂第12-15页
     ·世界上的藻类植物第12-14页
     ·藻类植物的用途第14页
     ·海带的病烂原因受到重视第14-15页
     ·褐藻酸降解菌入侵海带的过程分析第15页
   ·褐藻胶的化学结构及其理化性质第15-16页
     ·褐藻胶的化学结构第15页
     ·褐藻胶的理化性质第15-16页
       ·溶解性第15页
       ·凝胶特性第15-16页
       ·黏度第16页
   ·海藻多糖降解酶的来源第16页
     ·海洋动物第16页
     ·海洋微生物第16页
   ·海藻多糖降解酶的分类第16-17页
     ·琼胶酶第16-17页
     ·卡拉胶酶第17页
     ·褐藻胶裂合酶第17页
   ·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第17-18页
     ·整肠和解毒作用第17页
     ·降血糖作用第17页
     ·降血脂作用第17-18页
     ·免疫调节作用第18页
     ·抗病毒活性第18页
     ·抗氧化作用第18页
     ·其他方面的作用第18页
   ·褐藻胶酶的生物功能第18-19页
     ·褐藻胶酶在不产褐藻胶生物体内的功能第18-19页
     ·褐藻胶在产褐藻胶生物体内的功能第19页
   ·褐藻酸酶的应用价值第19-20页
     ·褐藻胶寡糖的制备第19页
     ·原生质体的分离第19页
     ·医疗方面的应用第19-20页
   ·褐藻酸及褐藻酸盐的发展前景第20-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28页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21-23页
     ·主要实验材料和设备第21页
     ·主要实验药品第21-22页
     ·褐藻酸降解菌第22页
     ·液体种子培养基第22页
     ·发酵培养基第22页
     ·固体试管斜面第22-23页
   ·试验方法第23-28页
     ·褐藻酸降解菌的菌株鉴定第23页
       ·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观察第23页
       ·细菌细胞的形态特征观察第23页
       ·简单染色第23页
       ·革兰氏染色第23页
     ·褐藻酸降解菌1的16s rDNA扩增与序列测定第23页
     ·褐藻酸降解菌1的16s rDNA的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树的建立第23页
     ·福藻酸酶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葡萄糖标准曲线)第23-24页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第24-25页
     ·营养组分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25-26页
       ·不同碳源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25页
       ·碳源浓度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25页
       ·不同氮源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25页
       ·氮源浓度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25页
       ·混合碳源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25-26页
     ·褐藻酸降解菌产酶发酵条件优化第26页
       ·培养时间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26页
       ·培养温度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26页
       ·培养基初始pH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26页
       ·种子接入量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26页
       ·培养基装量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26页
       ·氯化钠质量浓度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26页
     ·褐藻酸降解菌较佳发酵条件实验第26-28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28-49页
   ·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观察第28-29页
   ·细菌细胞的形态特征观察第29-30页
     ·简单染色第29页
     ·革兰氏染色第29-30页
   ·褐藻酸降解菌的鉴定第30-33页
     ·褐藻酸降解菌1的16s rDNA序列扩增结果第30页
     ·褐藻酸降解菌1的16s rDNA序列分析第30-31页
     ·褐藻酸降解菌1的系统发育树构建第31-33页
   ·营养组分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33-38页
     ·不同碳源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实验结果第33-34页
     ·碳源浓度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34-35页
     ·不同氮源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35-36页
     ·氮源浓度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36-37页
     ·混合碳源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37-38页
   ·褐藻酸降解菌产酶发酵条件优化第38-44页
     ·培养时间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38-39页
     ·培养温度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39-40页
     ·培养基初始pH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40-41页
     ·种子接入量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41-42页
     ·培养基装量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42-43页
     ·NaCl质量浓度对褐藻酸降解菌产酶的影响第43-44页
   ·褐藻酸降解菌株产酶较佳发酵条件实验第44-49页
第四章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A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cdc2基因在产能微藻中的克隆与表达
下一篇:嗜重金属菌对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