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能源微藻及微藻生物柴油 | 第11-15页 |
·生物能源 | 第11页 |
·生物柴油 | 第11页 |
·微藻柴油及其优势 | 第11-13页 |
·各国微藻生物柴油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cdc2基因和p34~(cdc2) | 第15-16页 |
·cdc2基因 | 第15页 |
·p34~(cdc2)的结构、功能与调节 | 第15-16页 |
·微藻的外源DNA导入方法现状 | 第16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6-18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32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4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1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8-20页 |
·主要试剂 | 第18-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PCR引物 | 第20-21页 |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21-23页 |
·S.pombe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21页 |
·E coli DH5α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21-22页 |
·Navicula sp.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22-23页 |
·缓冲溶液和储备液 | 第23-24页 |
·电泳缓冲液 | 第23页 |
·质粒提取溶液 | 第23页 |
·Buffer B溶液 | 第23页 |
·微藻基因组提取溶液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32页 |
·S.pombe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 第24-26页 |
·酵母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法 | 第24页 |
·酵母裂解液提取法 | 第24-25页 |
·石英砂破胞提取法 | 第25页 |
·S.pombe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检测 | 第25-26页 |
·S.pombe cdc2基因的克隆 | 第26-27页 |
·cdc2基因的克隆 | 第26页 |
·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 | 第26页 |
·SanPrep柱式DNA胶回收试剂盒的操作方法 | 第26-27页 |
·表达载体构建 | 第27-29页 |
·菌种的活化 | 第27页 |
·碱法提取质粒pBI121 | 第27-28页 |
·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28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8-29页 |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29页 |
·重组载体的验证 | 第29页 |
·重组载体在电转化舟形藻中的表达 | 第29-31页 |
·舟形藻细胞密度的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舟形藻电转化方法 | 第30页 |
·舟形藻细胞转化效率的检测 | 第30页 |
·重组载体在电转化舟形藻中表达情况的检测 | 第30-31页 |
·转基因成功的舟形藻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1页 |
·单位时间内产油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52页 |
·S.pombe cdc2基因的克隆 | 第32-37页 |
·S.pombe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S.pombe cdc2基因的克隆 | 第33-34页 |
·粟酒裂殖酵母cdc2基因的单克隆测序 | 第34-37页 |
·pBI121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7-46页 |
·表达载体构建的质粒图谱 | 第37-38页 |
·含有表达载体质粒pBI121大肠杆菌的活化 | 第38-39页 |
·碱法提取表达载体质粒pB1121 | 第39-40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46页 |
·表达载体质粒pBI121和目的基因cdc2的双酶切 | 第40-44页 |
·表达载体质粒pBI121和目的基因cdc2的连接 | 第44-46页 |
·重组载体在电转化舟形藻中的表达 | 第46-48页 |
·舟形藻细胞密度的测定 | 第46-47页 |
·舟形藻细胞转化效率的检测 | 第47-48页 |
·重组载体在电转化舟形藻中表达情况的检测 | 第48页 |
·转基因成功的舟形藻测定方法 | 第48-50页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8-49页 |
·单位时间内产油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S.pombe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 第50页 |
·构建载体过程中酶切位点的选择 | 第50页 |
·大肠杆菌的连接转化过程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