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3-21页 |
·水蛭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水蛭的本草学研究 | 第13页 |
·水蛭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 第13-14页 |
·水蛭在临床上的应用 | 第14页 |
·水蛭不同给药系统研究 | 第14-16页 |
·口服给药系统研究 | 第14-15页 |
·眼部给药系统研究 | 第15页 |
·鼻腔给药系统研究 | 第15页 |
·肺部给药系统研究 | 第15-16页 |
·静脉及皮下给药系统研究 | 第16页 |
·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 | 第16页 |
·水蛭素-大分子结合物注射给药系统研究 | 第16页 |
·水蛭素的冠状动脉定位给药系统研究 | 第16页 |
·结肠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口服结肠给药系统的应用 | 第17页 |
·口服结肠给药系统的设计原理 | 第17页 |
·结肠靶向释药的制剂学手段 | 第17-18页 |
·菌群触发型释药系统 | 第17页 |
·pH依赖型释药系统 | 第17-18页 |
·时间控制型释药系统 | 第18页 |
·综合时滞-pH依赖型释药系统 | 第18页 |
·压力控制型释药系统 | 第18页 |
·微丸的制备工艺及特点 | 第18-19页 |
·微丸的制备方法 | 第19页 |
·微丸的分类 | 第19页 |
·结肠释药微丸的设计要求 | 第19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药效导向的宽体金线蛭提取工艺研究 | 第21-2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药材 | 第21页 |
·动物 | 第21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宽体金线蛭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1-22页 |
·蒸馏水提取 | 第21-22页 |
·生理盐水提取 | 第22页 |
·蒸馏水煮沸提取 | 第22页 |
·20%乙醇提取 | 第22页 |
·50%乙醇提取 | 第22页 |
·80%乙醇提取 | 第22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蛋白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22-23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2-23页 |
·不同提取方法的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得率及总蛋白含量测定 | 第23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抗凝血、抗血栓作用研究 | 第23-24页 |
·供试样品的制备 | 第23页 |
·不同提取方法的宽体金线蛭提取物体外抗凝血活性测定 | 第23页 |
·不同提取方法的宽体金线蛭提取物体内抗血栓活性研究 | 第23-24页 |
·对角叉菜胶诱导小鼠尾静脉血栓的影响 | 第24页 |
·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小鼠脑血栓作用的影响 | 第24页 |
·不同提取方法的宽体金线蛭提取物体内抗凝血活性研究 | 第24页 |
·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 第24页 |
·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 | 第24页 |
·统计学数据处理 | 第24页 |
3 结果 | 第24-27页 |
·不同提取方法的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得率及总蛋白含量 | 第24-25页 |
·不同提取方法的宽体金线蛭提取物体外抗凝血活性 | 第25页 |
·对角叉菜胶诱导小鼠尾静脉血栓的影响 | 第25页 |
·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小鼠脑血栓作用的影响 | 第25-26页 |
·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 第26页 |
·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 | 第26-27页 |
4 讨论 | 第27页 |
5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29-3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动物 | 第2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受试药物 | 第30-31页 |
·体内检测用供试药物的配制 | 第30页 |
·体外检测用供试药物的配制 | 第30页 |
·血小板聚集诱导液的配制 | 第30-3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体内抗血栓作用研究 | 第31页 |
·对角叉菜胶诱导小鼠尾静脉血栓的影响 | 第31页 |
·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小鼠脑血栓作用的影响 | 第31页 |
·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 | 第31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体内抗凝血作用研究 | 第31-32页 |
·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 第31页 |
·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 | 第31-32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抗凝血机制研究 | 第32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在体外对PT、APTT、TT的影响 | 第32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在体内对PT、APTT、TT的影响 | 第32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抗血小板聚集机制研究 | 第32-33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在体外对抗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 第32-33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在体内对抗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 第33页 |
·统计学数据处理 | 第33页 |
3 结果 | 第33-37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对角叉菜胶诱导小鼠尾静脉血栓的影响 | 第33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小鼠脑血栓作用的影响 | 第33-34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 | 第34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 第34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 | 第34-35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在体外对PT、APTT、TT的影响 | 第35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在体内对PT、APTT、TT的影响 | 第35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 第35-36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在体内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 第35-36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在体内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 第36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在体内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 第36-37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在体内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 第36-37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在体内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 第37页 |
4 讨论 | 第37-38页 |
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含药微丸的制备 | 第39-47页 |
1 试剂与仪器 | 第39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9-45页 |
·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9-41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0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微丸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辅料干扰试验 | 第41页 |
·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 第41页 |
·体外释放度的评价 | 第41页 |
·挤出-滚圆法制备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含药微丸 | 第41-45页 |
·工艺因素考察 | 第42-43页 |
·挤出速度 | 第42页 |
·滚圆速度 | 第42页 |
·滚圆时间 | 第42-43页 |
·处方因素考察 | 第43页 |
·粘合剂用量的选择 | 第43页 |
·致孔剂的选择 | 第43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含药微丸的制备 | 第43-45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含药微丸制备工艺重现性考察 | 第44页 |
·不同释放介质对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含药微丸释药行为的影响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46页 |
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迟释微丸研究 | 第47-60页 |
1 试剂和仪器 | 第47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7-57页 |
·包衣工艺因素的考察 | 第48-49页 |
·喷枪喷雾压力的选择 | 第48页 |
·蠕动泵流速的选择 | 第48页 |
·包衣锅转速的选择 | 第48页 |
·包衣温度的选择 | 第48-49页 |
·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49页 |
·包衣处方因素的考察 | 第49-57页 |
·溶胀层的处方筛选 | 第49-52页 |
·溶胀材料的选择 | 第49-50页 |
·溶胀层中PVPP的量对释药行为的影响 | 第50-51页 |
·溶胀层包衣增重的考察 | 第51-52页 |
·溶胀层包衣 | 第52页 |
·控释层的处方筛选 | 第52-54页 |
·控释材料的选择 | 第52-53页 |
·控释层包衣增重的考察 | 第53-54页 |
·控释层中Eudragit(?)RS30D和Eudragit(?)RL30D比例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 第54页 |
·控释层包衣 | 第54页 |
·肠溶层的处方筛选 | 第54-55页 |
·肠溶层包衣增重的考察 | 第54-55页 |
·肠溶层包衣 | 第55页 |
·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迟释微丸的影响 | 第55-56页 |
·最佳处方及工艺的重现性考察 | 第56-57页 |
3 讨论 | 第57-58页 |
4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迟释微丸结肠释药评价 | 第60-7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0-61页 |
·动物 | 第6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0-61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61-62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迟释微丸在大鼠体内分布的考察 | 第61页 |
·迟释微丸在大鼠消化道内分布的测定 | 第61页 |
·大鼠消化道内迟释微丸含药量的测定 | 第61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迟释微丸抗凝血、抗血栓作用的研究 | 第61-62页 |
·给药剂量设置 | 第61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迟释微丸抗血栓作用的研究 | 第61-62页 |
·对角叉菜胶诱导大鼠尾静脉血栓的影响 | 第61页 |
·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迟释微丸抗凝血作用的研究 | 第62页 |
·对大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 第62页 |
·对大鼠出血时间的影响 | 第62页 |
·对APTT、PT、TT的影响 | 第62页 |
·统计学数据处理 | 第62页 |
3 结果 | 第62-68页 |
·大鼠体内迟释微丸的显微照片 | 第63-65页 |
·大鼠消化道内迟释微丸的分布及药物含量 | 第65-66页 |
·迟释微丸在大鼠消化道中的发布情况 | 第65-66页 |
·大鼠消化道内迟释微丸的含药量情况 | 第66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迟释微丸抗凝血、抗血栓作用研究 | 第66-68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迟释微丸抗血栓作用研究 | 第66-67页 |
·对角叉菜胶诱导大鼠尾静脉血栓的影响 | 第66-67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迟释微丸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 第67页 |
·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 第67页 |
·对AA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 第67页 |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迟释微丸抗凝血作用研究 | 第67-68页 |
·对大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 第67-68页 |
·对大鼠出血时间的影响 | 第68页 |
·对APTT、PT、TT的影响 | 第68页 |
4 讨论 | 第68-69页 |
5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迟释微丸的稳定性考察 | 第70-74页 |
1 试剂与仪器 | 第70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70-72页 |
·影响因素实验 | 第70-72页 |
·60℃高温试验 | 第70页 |
·40℃高温试验 | 第70-71页 |
·高湿试验 | 第71页 |
·强光照试验 | 第71-72页 |
·加速试验 | 第72页 |
3 讨论 | 第72-73页 |
4 小结 | 第73-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5页 |
附录 | 第85-8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