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引言 | 第11-19页 |
| ·工作区地质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7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7页 |
| ·本次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新认识 | 第17-19页 |
| 2 地质概况 | 第19-32页 |
| ·地层 | 第20-25页 |
| ·太古宇桑干群变质岩系 | 第20-21页 |
| ·古元古界红旗营子群变质岩系 | 第21-23页 |
| ·中新元古界 | 第23页 |
| ·古生界 | 第23页 |
| ·中生界 | 第23-25页 |
| ·新生界 | 第25页 |
| ·区城构造特征 | 第25-32页 |
| ·区域性断裂带及其特征 | 第25-26页 |
| ·褶皱构造 | 第26-27页 |
| ·构造演化历史 | 第27-28页 |
| ·韧性断裂构造 | 第28-29页 |
| ·岩浆岩 | 第29-32页 |
| 3 金矿地质特征 | 第32-52页 |
| ·东坪金矿田地质特征 | 第34-44页 |
| ·金矿脉带(群)地质特征 | 第35-37页 |
| ·金矿形态规模及金品位变化 | 第37-39页 |
| ·矿石物质组成 | 第39-40页 |
| ·矿体围岩蚀变及矿化阶段 | 第40-44页 |
| ·后沟金矿田地质特征 | 第44-52页 |
| ·后沟金矿床的基本特征 | 第45-47页 |
| ·后沟金矿矿体的形态、蚀变岩分带及成矿阶段 | 第47-49页 |
| ·赤城地区两期糜棱岩的形成时代 | 第49-52页 |
| 4 锆石成因矿物学与成矿年代学综述 | 第52-70页 |
| ·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综述 | 第52-65页 |
| ·不同成因锆石的内部结构特征 | 第53-58页 |
| ·岩浆锆石与变质锆石的区别 | 第58-61页 |
| ·岩浆锆石与热液锆石的区别 | 第61-64页 |
| ·本节小结 | 第64-65页 |
| ·成矿年代学研究综述 | 第65-70页 |
| ·直接确定成矿年龄的方法 | 第66-68页 |
| ·间接确定成矿时间的方法 | 第68-70页 |
| 5 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年代学及成因 | 第70-114页 |
| ·水泉沟碱性杂岩体的地质特征 | 第70页 |
| ·水泉沟碱性杂岩体的岩石类型及分布特点 | 第70-75页 |
| ·西部岩段 | 第71-72页 |
| ·中部岩段 | 第72-74页 |
| ·东部岩段 | 第74-75页 |
| ·样品制备和测试方法 | 第75-78页 |
| ·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 第75页 |
| ·锆石Hf 同位素分析方法 | 第75-76页 |
| ·锆石的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 第76页 |
| ·锆石中的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Raman)分析方法 | 第76页 |
| ·锆石U-Pb 年代学分析方法 | 第76-78页 |
| ·岩石化学特征 | 第78-83页 |
| ·主量元素特征 | 第78-80页 |
| ·微量元素特征 | 第80-83页 |
| ·锆石U-Pb 年代学 | 第83-87页 |
| ·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 | 第87-89页 |
| ·水泉沟碱性杂岩体成因讨论 | 第89-112页 |
| ·水泉沟碱性杂岩体的源区特征 | 第89-92页 |
| ·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及成因讨论 | 第92-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 6 东坪金矿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 第114-136页 |
| ·东坪金矿70 号脉钾质蚀变岩锆石 U-Pb 年代学 | 第114-126页 |
| ·第三期含金钾质蚀变岩锆石U-Pb 定年 | 第114-118页 |
| ·钾质蚀变岩样品中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 第118-122页 |
| ·东坪金矿70 号脉有关问题讨论 | 第122-126页 |
| ·东坪金矿1 号含金石英脉锆石 U-Pb 年代学 | 第126-132页 |
| ·东坪金矿含金石英脉锆石 U-Pb 定年 | 第126-129页 |
| ·东坪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的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 | 第129-132页 |
| ·讨论 | 第132-135页 |
| ·东坪金矿含金石英脉的成矿时代 | 第132-133页 |
| ·东坪金矿成岩与成矿的关系 | 第133-1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 7 后沟-石垛口金矿区脆韧性剪切带年代学新证据 | 第136-146页 |
| ·后沟-石垛口金矿区地质特征 | 第136-138页 |
| ·脆韧性剪切带中锆石的特征及其形成年龄 | 第138-142页 |
| ·后沟-石垛口金矿区脆韧性剪切带形成时代讨论 | 第142-144页 |
| ·东坪、后沟金矿田锆石U-Pb 年代学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 第144-146页 |
| 8 结束语与致谢 | 第146-149页 |
| ·主要结论 | 第146-147页 |
| ·致谢 | 第147-1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9-170页 |
| 附录 | 第170-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