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诗经》与孔子之天命观比较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1页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研究路径及其学术意义第8-9页
 第二节 孔子天命观研究现状第9-11页
第一章 天命观渊源探究第11-18页
 第一节 “天命观”述考第11-13页
  一、 “帝”、“天”概念界定第11-12页
  二、 天命观的提出第12-13页
 第二节 殷商神学天命观第13-15页
 第三节 周代天命观综述第15-18页
  一、 殷周之际的朝代更替第15-16页
  二、 周代的宗教观念第16-17页
  三、 周公的天命思想第17-18页
第二章 周代天命观在《诗经》中的发展变化第18-24页
 第一节 从“天保定尔”到“天命靡常”第19-21页
  一、 周初天的人格化第19-20页
  二、 “天命靡常”观念的产生第20-21页
 第二节 从“变风变雅”诗作看西周后期天命观的变化第21-24页
  一、 “变风变雅”诗作产生的社会背景第21-22页
  二、 从“变风变雅”诗作看天命思想的变化第22-24页
第三章 孔子天命观综述第24-33页
 第一节 从孔子的生存体验看其天命观的形成第24-28页
  一、 孔子天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第24-26页
  二、 孔子自强不息的一生第26-28页
 第二节 孔子天命观的范畴和核心第28-33页
  一、 从“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看天命可知第28-30页
  二、 从“未知生,焉知死”看孔子天命观的矛盾第30-31页
  三、 从“孔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看孔子天命观的核心第31-33页
第四章 通过《诗经》合理定位孔子的天命观第33-49页
 第一节 孔子对《诗经》的整理、传播和研究第33-38页
  一、 孔子与《诗经》关系概述第33-36页
  二、 通过孔子与《诗经》的关系审视孔子的思想第36-38页
 第二节 《诗经》天命思想在孔子天命思想体系中的演进路径第38-45页
  一、 从《诗经》的“主宰之天”到孔子的“自然之天”第38-41页
  二、 《诗经》中的“德”与孔子仁学思想的关联第41-45页
 第三节 孔子天命观的合理定位第45-49页
  一、 孔子天命观与上古文化的渊源关系第45-47页
  二、 孔子对殷周天命思想的创造性发展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晚清(1840-1911)文人鉴藏活动研究
下一篇:《七态人格问卷》的编制与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