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转动机件论文--轴承论文

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中新型保护轴承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2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33页
   ·主动磁悬浮轴承系统简介第23-24页
   ·保护轴承研究的必要性第24-2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31页
     ·传统保护轴承的研究现状第25-27页
     ·新型保护轴承的研究现状第27-31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安排第31-33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31-32页
     ·论文内容安排第32-33页
第二章 双层滚珠轴承的力学特性研究第33-59页
   ·双层滚珠轴承介绍第33-34页
   ·滚动轴承力学特性的分析方法第34-35页
   ·双层滚珠轴承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5-43页
     ·双层角接触球轴承数学模型第35-42页
       ·相关参数的定义第35-36页
       ·中圈转速的确定第36-37页
       ·受载前后几何关系第37-39页
       ·受力平衡关系第39-42页
     ·双层深沟球轴承数学模型第42-43页
   ·计算结果及讨论第43-54页
     ·数学模型及计算程序的验证第43页
     ·双层角接触球轴承力学特性分析的计算结果第43-52页
       ·载荷对滚珠接触角的影响第44-45页
       ·工作转速对滚珠接触角的影响第45-47页
       ·外载荷对轴承变形的影响第47-48页
       ·滚珠材料对轴承变形的影响第48-49页
       ·滚珠初始接触角对轴承变形的影响第49页
       ·沟曲率半径对轴承变形的影响第49-50页
       ·轴向预紧力对轴承变形的影响第50-51页
       ·轴承的极限转速第51-52页
     ·双层深沟球轴承力学特性分析的计算结果第52-54页
   ·试验验证第54-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三章 转子跌落到弹性阻尼器支撑下的双层滚珠轴承上的动力学模型第59-81页
   ·转子跌落试验台的基本结构第59-61页
     ·转子跌落试验台结构第59-60页
     ·弹性阻尼器支撑下的双层滚珠轴承结构第60-61页
   ·刚性转子动力学模型第61-63页
     ·磁悬浮轴承失效前第61-62页
     ·磁悬浮轴承失效后第62-63页
   ·柔性转子动力学模型第63-67页
   ·磁悬浮轴承支撑模型第67-69页
   ·用作保护轴承的弹性阻尼器支撑下的双层滚珠轴承动力学模型第69-72页
   ·用作保护轴承的弹性阻尼器支撑下双层滚珠轴承支撑弹性力模型第72-79页
     ·内层为角接触球轴承第72-77页
     ·内层为深沟球轴承第77-79页
   ·转子跌落后动力学响应的仿真计算流程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四章 转子跌落后的动力学响应研究第81-124页
   ·无弹性阻尼器支撑第81-112页
     ·运用不同转子动力学模型的仿真结果对比第82-83页
     ·转子跌落到单、双层滚珠轴承上的动力学响应对比第83-92页
     ·转子偏心距的影响第92-95页
     ·轴向预紧力的影响第95-97页
     ·滚珠接触角的影响第97-99页
     ·径向游隙的影响第99-101页
     ·摩擦系数的影响第101-104页
     ·保护间隙的影响第104-107页
     ·轴承型号的影响第107-109页
     ·转接环材料的影响第109-111页
     ·保护轴承支撑阻尼的影响第111-112页
   ·有弹性阻尼器支撑第112-120页
     ·公差环作为弹性阻尼器的应用研究第113-117页
     ·金属橡胶环作为弹性阻尼器的应用研究第117-120页
   ·破坏性试验研究第120-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24-126页
   ·主要创新及研究工作第124-125页
   ·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织构化配流副摩擦润滑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有限元法的曲面变形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