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构化配流副摩擦润滑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配流副表面涂层的研究 | 第16-20页 |
·国内研究 | 第16-18页 |
·国外研究 | 第18-20页 |
·配流副流场分析和润滑特性的研究 | 第20-24页 |
·国内研究 | 第20-22页 |
·国外研究 | 第22-24页 |
·表面织构的研究 | 第24-28页 |
·加工手段 | 第24-25页 |
·摩擦学性能研究 | 第25-27页 |
·应用 | 第27-28页 |
·研究意义与难点 | 第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织构化配流副油膜支撑力的数值分析 | 第30-48页 |
·配流副低压区织构化的物理模型 | 第30-32页 |
·基于流体动压的数学模型 | 第32-36页 |
·有限差分法 | 第33-34页 |
·配流副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支撑力和力矩的计算 | 第35-36页 |
·数值分析与讨论 | 第36-38页 |
·普通配流副油膜的压力分布分析 | 第36-37页 |
·织构配流副的压力分布分析 | 第37-38页 |
·配流副织构化参数对支撑力的影响 | 第38-46页 |
·微凹坑深度的影响 | 第38-41页 |
·微凹坑直径的影响 | 第41-43页 |
·微凹坑面积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其它形状织构的配流副分析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配流副摩擦磨损试验机系统设计及试件制备 | 第48-64页 |
·轴向柱塞泵配流副的工作原理 | 第48-49页 |
·配流副摩擦磨损试验机的设计 | 第49-56页 |
·摩擦磨损试验机的加载机构 | 第51-52页 |
·配流副摩擦磨损试验机传动机构 | 第52-53页 |
·配流副摩擦磨损试验机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 | 第53-56页 |
·试件的制备 | 第56-61页 |
·试件材料的选择 | 第56页 |
·试件的结构设计 | 第56-57页 |
·表面织构的加工 | 第57-61页 |
·试验设计 | 第61-63页 |
·摩擦系数的选取 | 第61-62页 |
·试验参数的选取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低压区织构化配流副的摩擦试验研究 | 第64-80页 |
·低压区织构化配流副减摩分析 | 第64-77页 |
·摩擦系数与加载力的关系 | 第64-67页 |
·摩擦系数与面积率的关系 | 第67-71页 |
·摩擦系数与微凹坑直径的关系 | 第71-74页 |
·摩擦系数与微凹坑深度的关系 | 第74-77页 |
·讨论 | 第77-78页 |
·摩擦系数与微凹坑直径关系的讨论 | 第77页 |
·摩擦系数与面积率关系的讨论 | 第77页 |
·摩擦系数与微凹坑深度关系的讨论 | 第77页 |
·摩擦系数与其它参数关系的讨论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低压区织构化配流副的磨损试验研究 | 第80-90页 |
·低压区织构化配流副的磨损分析 | 第80-86页 |
·磨损的初步分析 | 第80-83页 |
·10 小时平均磨损体积量 | 第83-86页 |
·表面粗糙度分析 | 第86-88页 |
·讨论 | 第88页 |
·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全织构化配流副的试验研究 | 第90-110页 |
·全织构化配流副的摩擦研究 | 第90-95页 |
·摩擦系数与加载力的关系 | 第90-93页 |
·摩擦系数与面积率的关系 | 第93-94页 |
·摩擦系数与微凹坑直径的关系 | 第94-95页 |
·全织构化配流副的磨损研究 | 第95-96页 |
·全织构化配流副的摩擦学分析 | 第96页 |
·全织构化配流副的泄漏量研究 | 第96-107页 |
·配流副泄漏量的经典计算方法 | 第97-99页 |
·规则分布圆柱形微凹坑配流副泄漏量的计算方法 | 第99-10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05页 |
·全织构化配流副泄漏量的试验研究 | 第105-107页 |
·小结 | 第107-110页 |
第七章 织构化配流副油膜厚度的动态特性研究 | 第110-121页 |
·织构化配流副的受力分析 | 第110-114页 |
·稳态受力情况 | 第110-111页 |
·瞬态受力情况 | 第111-114页 |
·织构化配流副的数学模型 | 第114-115页 |
·织构化配流副的仿真模型 | 第115页 |
·织构化配流副的油膜特性 | 第115-119页 |
·织构化配流副的压缩效应 | 第119-120页 |
·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4页 |
·总结 | 第121-122页 |
·创新点 | 第122-123页 |
·展望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