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概述 | 第17-27页 |
·专家辅助人的界定 | 第17-19页 |
·相关称谓的辨析 | 第17-18页 |
·专家辅助人的概念 | 第18-19页 |
·专家辅助人的诉讼性质 | 第19-21页 |
·辅助性 | 第19-20页 |
·中立性 | 第20-21页 |
·倾向性 | 第21页 |
·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 | 第21-25页 |
·区别于证人 | 第22-23页 |
·区别于诉讼代理人 | 第23-24页 |
·区别于鉴定人 | 第24-25页 |
·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功能 | 第25-27页 |
·审查、质证鉴定意见的真伪 | 第25-26页 |
·解释、说明专门性问题 | 第26-27页 |
第3章 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现状及不足 | 第27-36页 |
·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现状 | 第27-29页 |
·立法现状——亟待完善 | 第27-28页 |
·司法实践现状——急需改进 | 第28-29页 |
·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不足 | 第29-36页 |
·选任资格不明 | 第29-30页 |
·权利义务规定的缺失 | 第30-31页 |
·责任追究机制欠缺 | 第31页 |
·出具意见的要求、效力模糊 | 第31-32页 |
·参诉的审前程序混乱 | 第32-33页 |
·参诉的庭审程序不明 | 第33页 |
·申请期限含糊 | 第33-34页 |
·可否旁听案件不明 | 第34-35页 |
·配套保障制度缺失 | 第35-36页 |
第4章 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6-48页 |
·规范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具体设置 | 第36-42页 |
·明确选任资格 | 第36-38页 |
·明晰权利义务 | 第38-39页 |
·昭彰法律责任 | 第39-40页 |
·明示意见的要求及效力 | 第40-41页 |
·确定申请期限 | 第41-42页 |
·准许旁听案件 | 第42页 |
·完善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程序设置 | 第42-44页 |
·完整参诉的审前程序设置 | 第42-43页 |
·完备参诉的庭审程序设置 | 第43-44页 |
·构建专家辅助人制度的配套保障制度 | 第44-48页 |
·设置强制鉴定制度 | 第44-45页 |
·创设专家意见采信与否充分说明制度 | 第45-46页 |
·确立专家辅助人特定保护制度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