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8页
     ·研究背景第7页
     ·理论意义第7-8页
     ·现实意义第8页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8-10页
     ·模式与管理模式第8-9页
     ·学生事务与高校学生管理第9-10页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第10页
   ·研究现状第10-11页
   ·研究方法第11-12页
     ·文献研究法第11页
     ·比较研究法第11页
     ·历史研究法第11-12页
   ·研究思路第12-13页
第二章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第13-21页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第13-17页
     ·人性假设理论第13-15页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第15-16页
     ·学生发展理论第16-17页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第17-21页
     ·主体性原则第17-18页
     ·引导性原则第18-19页
     ·差异性原则第19-20页
     ·专业化原则第20-21页
第三章 美中两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变迁与比较第21-32页
   ·美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变迁第21-25页
     ·萌芽阶段—替代父母制(17 世纪前叶至 19 世纪前叶)第21页
     ·发展阶段—学生人事(19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前叶)第21-22页
     ·变革阶段—学生服务(20 世纪 30 年代至 20 世纪 60 年代)第22-23页
     ·成熟阶段—学生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第23-25页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变迁第25-30页
     ·萌芽起步阶段(19 世纪末至建国前)第25-26页
     ·初步创立阶段(1949 年至 1965 年)第26-27页
     ·损毁破坏阶段(1966 年至 1976 年)第27-28页
     ·恢复重建阶段(1977 年至 1992 年)第28-29页
     ·探索发展阶段(1993 年至 2000 年)第29页
     ·丰富成熟阶段(2001 年至今)第29-30页
   ·美中两国在学生管理方面的比较第30-32页
     ·管理理念第30页
     ·管理内容第30-31页
     ·管理模式第31页
     ·管理人员第31-32页
第四章 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比较第32-42页
   ·研究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第32-34页
     ·研究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选择第32页
     ·研究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实现第32-34页
   ·研究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劣势比较第34-36页
     ·研究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势第34-35页
     ·研究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劣势第35-36页
   ·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第36-38页
     ·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选择第36页
     ·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实现第36-38页
   ·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劣势比较第38-39页
     ·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势第38页
     ·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劣势第38-39页
   ·教学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第39-40页
     ·教学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选择第39页
     ·教学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实现第39-40页
   ·教学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劣势比较第40-42页
     ·教学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势第40-41页
     ·教学型大学学生管理模式的劣势第41-42页
第五章 关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新型模式构建的思考第42-51页
   ·高校学生管理新型模式中的职能分析第42-43页
     ·教育型职能第42页
     ·管理型职能第42页
     ·服务型职能第42-43页
   ·构建我国高校新型学生管理模式第43-47页
     ·我国高校现行学生管理模式的特点分析第43-44页
     ·我国高校新型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第44-47页
   ·高校学生管理新型模式的特点分析第47-48页
     ·利于精简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第47页
     ·利于提升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水平第47页
     ·适应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第47-48页
   ·高校学生管理新型模式的关键因素分析第48-51页
     ·完善制度是保障第48页
     ·分层管理要清晰第48-49页
     ·集权分权要合理第49页
     ·突出服务是前提第49页
     ·稳态动态管理相结合第49-5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下一篇: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