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星状病毒概述 | 第10-11页 |
·微RNA病毒概述 | 第11-12页 |
·嵌杯病毒概述 | 第12页 |
·随机扩增法 | 第12-13页 |
·病毒宏基因组学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两种新的鸭星状病毒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 第18-41页 |
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18-19页 |
·材料 | 第19-21页 |
·临床样品 | 第19页 |
·鸭胚和SPF鸡胚 | 第19页 |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19-20页 |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 第2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方法 | 第21-26页 |
·样品处理 | 第21页 |
·RNA提取 | 第21页 |
·星状病毒的检测 | 第21-22页 |
·PCR产物的回收与克隆 | 第22页 |
·PCR鉴定及测序 | 第22页 |
·病毒分离与培养 | 第22页 |
·随机扩增 | 第22-23页 |
·序列处理和组装 | 第23页 |
·星状病毒的基因组测序 | 第23-25页 |
·序列分析 | 第25-26页 |
·结果 | 第26-38页 |
·星状病毒的检测 | 第26-29页 |
·病毒培养 | 第29页 |
·基因组测序 | 第29-30页 |
·基因组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非编码区分析 | 第32-33页 |
·核糖体移框信号分析 | 第33-34页 |
·非结构蛋白分析 | 第34-35页 |
·衣壳蛋白分析 | 第35页 |
·DAstV/YP2与其他禽星状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 | 第35-38页 |
·讨论 | 第38-41页 |
·我国水禽群体星状病毒的感染和分布情况 | 第38-39页 |
·DAstV/YP2的基因组结构特点 | 第39-40页 |
·DAstV/YP2的分类地位 | 第40-41页 |
第三章 一种新的鸭微RNA病毒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 第41-61页 |
摘要 | 第41页 |
·前言 | 第41-42页 |
·材料 | 第42页 |
·临床样品 | 第42页 |
·试剂、试剂盒、溶液及仪器设备 | 第42页 |
·鸭胚、SPF鸡胚及细胞 | 第42页 |
·方法 | 第42-45页 |
·样品处理 | 第42页 |
·随机扩增及序列组装 | 第42-43页 |
·基因组测序 | 第43页 |
·分子检测 | 第43-45页 |
·病毒培养 | 第45页 |
·序列分析 | 第45页 |
·结果 | 第45-58页 |
·随机扩增 | 第45页 |
·基因组测序 | 第45-47页 |
·基因组结构分析 | 第47页 |
·LY与其他微RNA病毒的关系 | 第47-52页 |
·聚蛋白裂解位点预测和保守基序分析 | 第52-55页 |
·非编码区分析 | 第55页 |
·病毒培养 | 第55-58页 |
·分子检测 | 第58页 |
·讨论 | 第58-61页 |
·DMV的分子检测 | 第58页 |
·DMV的分类地位 | 第58-59页 |
·DMV的基因组结构特点 | 第59-61页 |
第四章 一种新的鹅嵌杯病毒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 第61-71页 |
搞要 | 第61页 |
·前言 | 第61页 |
·材料 | 第61-62页 |
·临床样品 | 第61-62页 |
·试剂、试剂盒、溶液及仪器设备 | 第62页 |
·方法 | 第62-63页 |
·样品处理 | 第62页 |
·随机扩增 | 第62页 |
·基因组测序 | 第62-63页 |
·鹅杯状病毒的检测 | 第63页 |
·序列分析 | 第63页 |
·结果 | 第63-68页 |
·随机扩增 | 第63-64页 |
·基因组测序 | 第64页 |
·基因组结构分析 | 第64-67页 |
·聚蛋白保守基序分析 | 第67-68页 |
·同源性分析与进化分析 | 第68页 |
·分子检测 | 第68页 |
·讨论 | 第68-71页 |
·GoCV的检测 | 第68-70页 |
·GoCV的基因组结构 | 第70页 |
·GoCV的分类地位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创新点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个人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