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网络问政制度的可行性解析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一、选题目的背景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网络问政制度:政治参与的全新类型 | 第14-20页 |
一、网络问政制度的内涵 | 第14页 |
二、网络问政制度的基本特性 | 第14-15页 |
三、我国网络问政制度的兴起 | 第15-16页 |
四、网络问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第三章 网络问政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可行性 | 第20-26页 |
一、可行性分析的含义 | 第20页 |
二、从我国网络问政现状看其制度建立的可行性 | 第20-22页 |
三、从网络问政的外部环境看其制度建立的可行性 | 第22-23页 |
四、从网络问政的前景看其制度建立的可行性 | 第23-26页 |
第四章 我国建立网络问政制度的有效策略选择 | 第26-36页 |
一、建立网络问政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 | 第26-29页 |
二、建立网络问政制度体系的主要途径 | 第29-32页 |
三、提高网络问政主体的综合素质 | 第32-34页 |
四、提高网民的整体水平和参政热情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一、在我国建立网络问政制度是可行的 | 第36页 |
二、我国网络问政制度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 | 第36页 |
三、论文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