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采莲词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一) 选题缘由 | 第8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三) 采莲题材的演变发展脉络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宋代采莲词创作概况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宋代采莲词的演变与发展 | 第13-19页 |
| 第一节 从绮艳到清逸——“因革”的北宋采莲词 | 第13-15页 |
| 第二节 苦闷与新变——南宋前期采莲词 | 第15-16页 |
| 第三节 苦中作雅——南宋后期采莲词 | 第16-19页 |
| 第三章 宋代采莲词类型 | 第19-35页 |
| 第一节 主题多样的采莲词 | 第19-30页 |
| 一、采莲女与采莲舞曲主题 | 第19-25页 |
| 二、交游饯别主题 | 第25-27页 |
| 三、追思寄托主题 | 第27-28页 |
| 四、祝寿采莲词 | 第28-29页 |
| 五、宗教采莲词 | 第29-30页 |
| 六、衬景抒怀 | 第30页 |
| 第二节 采莲词的风格特征 | 第30-35页 |
| 一、闺音婉约 | 第30-33页 |
| 二、慷慨愤郁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宋代采莲词与宋代莲文化 | 第35-42页 |
| 第一节 前代传统莲文化的因袭 | 第35-38页 |
| 一、莲与女子 | 第35-36页 |
| 二、莲子、藕丝与采莲词 | 第36页 |
| 三、前代宗教莲文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四、歌舞莲文化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宋代莲文化的影响 | 第38-42页 |
| 一、宋代饮食莲文化 | 第38页 |
| 二、宋代绘画莲文化 | 第38-39页 |
| 三、宋代园艺莲文化 | 第39-40页 |
| 四、宋代理学思维下的莲文化(以周敦颐为代表)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宋代采莲词的艺术成就 | 第42-48页 |
| 第一节 词牌、词体、词风的多样性 | 第42-44页 |
| 第二节 宋代采莲词内容上的突破 | 第44-45页 |
| 一、丰富的采莲女形象 | 第44页 |
| 二、歌舞宴飨的再现 | 第44页 |
| 三、高洁品质的呼应 | 第44-45页 |
| 四、宋代祝寿采莲词的开创 | 第45页 |
| 第三节 宋代采莲词艺术手法的丰富 | 第45-48页 |
| 第六章 后代对宋代采莲词的接受 | 第48-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