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税收代位权基本理论概述 | 第9-16页 |
(一) 税收代位权的涵义界定 | 第9-10页 |
(二) 税收代位权的理论渊源和法律渊源 | 第10-13页 |
(三) 税收代位权与相关权利的区别 | 第13-16页 |
二、对税收代位权性质的辨析 | 第16-19页 |
(一) 对“请求权说”的质疑 | 第16页 |
(二) 对“形成权说”的质疑 | 第16-17页 |
(三) 对“管理权说”的质疑 | 第17页 |
(四) 对“债权特殊权能说”的肯定 | 第17-19页 |
三、税收代位权的行使 | 第19-25页 |
(一) 行使条件 | 第19-21页 |
(二) 行使方式 | 第21-22页 |
(三) 行使效力 | 第22-25页 |
四、对我国税收代位权制度的立法评价 | 第25-3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25-26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26-28页 |
(三) 立法不足 | 第28-30页 |
五、税务机关在代位诉讼中的疑难点及思考和建议 | 第30-35页 |
(一) 关于是否可将纳税人列为共同被告 | 第30页 |
(二) 关于是否调整税收代位诉讼的管辖 | 第30-31页 |
(三) 关于税收代位诉讼中举证义务的负担 | 第31-32页 |
(四) 关于税收代位诉讼中原告主张的财产保全 | 第32页 |
(五) 关于税务机关行使代位权是否需兼顾普通债权人的利益 | 第32-33页 |
(六) 关于税务机关可否对未到期债权行使代位权 | 第33页 |
(七) 关于税务机关在代位诉讼中的权利限制 | 第33-35页 |
结束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