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对照说明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引言 | 第9-10页 |
·咖啡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及吗啡的简介 | 第10-12页 |
·咖啡因理化性质 | 第10页 |
·甲基苯丙胺的理化性质及体内代谢过程 | 第10-11页 |
·氯胺酮的理化性质及体内代谢过程 | 第11页 |
·吗啡的理化性质及体内代谢过程 | 第11-12页 |
·安眠镇静类药物简介 | 第12-13页 |
·苯巴比妥的理化性质及体内代谢过程 | 第12页 |
·苯并二氮杂卓类(安定、阿普唑仑)的理化性质及体内代谢过程 | 第12-13页 |
·有机磷杀虫剂类药物简介 | 第13-14页 |
·敌百虫、对硫磷、甲拌磷的理化性质及体内代谢过程 | 第13-14页 |
·生物样品中毒物毒品的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气相色谱法(GC) | 第14页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 第14页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 | 第14-15页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 | 第15页 |
·毛细管电泳法(CE) | 第15页 |
·生物样品中毒物毒品的前处理方法 | 第15-18页 |
·液液萃取法(LLE) | 第16页 |
·固相萃取法(SPE) | 第16页 |
·固相微萃取(SPM) | 第16-17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 | 第17页 |
·微波萃取(MWE) | 第17-18页 |
·液相微萃取(LPME) | 第18页 |
·微珠萃取(Micro-ball Extraction MBE) | 第18-19页 |
·微珠吸附分离原理 | 第18页 |
·本研究应用的微珠 | 第18页 |
·微珠萃取设备及其方法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方案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微珠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21-36页 |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仪器、材料及试剂 | 第21页 |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 第21-22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微珠萃取操作步骤 | 第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35页 |
·溶液的离子强度对微珠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22-24页 |
·pH值对微珠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24-29页 |
·萃取时间对微珠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29-31页 |
·微珠与样品的接触方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31-33页 |
·洗脱液用量对微珠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微珠萃取—GC法测定血液中毒品的方法研究 | 第36-41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仪器、材料及试剂 | 第36页 |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 第36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6-37页 |
·样品前处理——微珠萃取操作步骤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微珠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37页 |
·微珠萃取气相色谱分析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微珠萃取—GC法测定血液中安眠镇静药的方法研究 | 第41-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仪器、材料及试剂 | 第41页 |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 第41-42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42页 |
·样品前处理——微珠萃取操作步骤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微珠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42页 |
·微珠萃取气相色谱分析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微珠萃取—GC法测定血液中有机磷杀虫剂的方法研究 | 第46-51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仪器、材料及试剂 | 第46页 |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 第46-47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47页 |
·样品前处理——微珠萃取操作步骤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微珠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47页 |
·微珠萃取气相色谱分析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