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3-21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国外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年金发展的作用 | 第15页 |
·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的责任 | 第15-16页 |
·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不足之处 | 第19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9-21页 |
第2章 企业年金的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企业年金的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企业年金的含义 | 第21页 |
·企业年金税收模式 | 第21-23页 |
·企业年金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企业层面的考虑 | 第23页 |
·个人生命周期理论 | 第23-24页 |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 | 第24-27页 |
·补充养老保险阶段 | 第24-25页 |
·企业年金发展阶段 | 第25-27页 |
第3章 我国企业年金 | 第27-37页 |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规模 | 第27-28页 |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28-30页 |
·我国现行企业年金税收模式分析 | 第30-33页 |
·我国现行企业年金税收政策 | 第30-31页 |
·现行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 | 第31-33页 |
·我国企业年金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税收政策不明晰 | 第33-34页 |
·执行不力 | 第34-35页 |
·监督不力 | 第35-37页 |
第4章 企业年金税收模式的比较 | 第37-42页 |
·企业年金税收模式的类型 | 第37-38页 |
·类型 | 第37页 |
·研究假设 | 第37-38页 |
·不同税收模式的比较 | 第38-42页 |
·企业年金增长率比较 | 第38-39页 |
·企业年金总征税额比较 | 第39页 |
·不同模式经济效应的评价 | 第39-42页 |
第5章 企业年金税收模式的普遍性分析 | 第42-48页 |
·典型国家的企业年金税收模式分析 | 第42-46页 |
·美国企业年金税收模式 | 第42-43页 |
·英国企业年金税收模式 | 第43-44页 |
·日本企业年金税收模式 | 第44-46页 |
·启示 | 第46-48页 |
·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年金发展 | 第46页 |
·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多为 EET 模式 | 第46页 |
·加强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方面的立法工作 | 第46-47页 |
·政府对企业年金要做到既有鼓励又有限制 | 第47-48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对策建议 | 第48-57页 |
·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的完善 | 第48-50页 |
·我国现行企业年金税收模式的说明 | 第48页 |
·EET 模式的完善 | 第48-50页 |
·构建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协同框架 | 第50-52页 |
·构建与基本养老保险协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 第50-52页 |
·构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框架 | 第52页 |
·建立健全税收优惠监管体制 | 第52-57页 |
·构建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监管机制 | 第52-55页 |
·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监管重点 | 第55页 |
·实行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监管的手段 | 第55-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1. 结论 | 第57页 |
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