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编码器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引言 | 第8页 |
·编码器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8-11页 |
·光电矩阵编码器的发展历史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光电矩阵编码器的结构设计 | 第13-25页 |
·光电编码器结构设计原则 | 第13-14页 |
·主轴系统 | 第14-23页 |
·主轴相关的基本原则及概念 | 第14-18页 |
·主轴系统的分类 | 第18-19页 |
·全滚动式轴系 | 第19-23页 |
·照明和接收系统 | 第23-25页 |
·照明系统 | 第23页 |
·接收部分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光电编码盘的设计 | 第25-41页 |
·光栅莫尔条纹原理 | 第25-28页 |
·莫尔条纹的形成 | 第25页 |
·光栅信号 | 第25-27页 |
·莫尔条纹的特性 | 第27-28页 |
·传统光电编码盘 | 第28-30页 |
·二进制编码盘 | 第28-29页 |
·循环码盘的表示方式 | 第29-30页 |
·矩阵编码盘的设计 | 第30-36页 |
·矩阵编码盘的码道设计 | 第30-32页 |
·安放读数头位置的确定 | 第32-33页 |
·矩阵码译码原理 | 第33-34页 |
·粗码、精码和狭缝设计 | 第34-35页 |
·校正码的校正原理 | 第35-36页 |
·16矩阵光电编码盘的设计 | 第36-41页 |
·16矩阵编码盘码道及读数头的设计 | 第36-38页 |
·矩阵译码原理 | 第38-40页 |
·16矩阵编码器的校正原理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光电矩阵编码器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 第41-57页 |
·系统硬件设计 | 第41-49页 |
·系统主要芯片的选择 | 第41-43页 |
·TMS320VC5402数字信号处理器 | 第43-44页 |
·精粗信号放大与整形 | 第44-45页 |
·基于DSP和AD7874采样 | 第45-47页 |
·矩阵译码 | 第47页 |
·专用接口芯片的USB数据通讯 | 第47-49页 |
·外部干扰问题分析 | 第49页 |
·相关软件程序设计 | 第49-57页 |
·A/D转换子程序设计 | 第50-51页 |
·细分子程序 | 第51-54页 |
·通讯程序设计 | 第54-55页 |
·上位机相关程序设计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光电矩阵编码器的误差分析 | 第57-74页 |
·理论误差 | 第57页 |
·长周期分度位置误差 | 第57-59页 |
·相关误差影响因素 | 第57-59页 |
·长周期误差因素的影响 | 第59页 |
·分析细分误差 | 第59-63页 |
·光栅信号质量 | 第60-61页 |
·信号质量对细分误差的影响 | 第61-63页 |
·A/D转换器引起的细分误差 | 第63页 |
·细分误差的计算与补偿 | 第63-68页 |
·基于lissajou图形观察法检测细分误差 | 第63-64页 |
·莫尔条纹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 第64-65页 |
·细分误差相关计算与补偿问题分析 | 第65-68页 |
·基于BP神经网络对光电编码器的精度的提高 | 第68-73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68-70页 |
·BP神经网络白适应滤波器 | 第70-71页 |
·BP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器学习 | 第71-73页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光电编码器误差补偿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光电矩阵编码器精度检测 | 第74-76页 |
·编码器精度检测 | 第74页 |
·检测结果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