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目录 | 第4-6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7-9页 |
| 2 实验研究 | 第9-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9-11页 |
| ·实验动物 | 第9-10页 |
| ·实验药品及主要试剂 | 第10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0-11页 |
| ·实验方法 | 第11-15页 |
| ·造模及分组方法 | 第11页 |
| ·给药方法 | 第11-12页 |
| ·观察指标与方法 | 第12-15页 |
| ·统计方法 | 第15-16页 |
| ·实验结果 | 第16-29页 |
| ·一般观察结果 | 第16页 |
| ·参芪复方对GK大鼠体重变化情况的影响 | 第16-17页 |
| ·参芪复方对GK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 第17-19页 |
| ·参芪复方对GK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参芪复方对GK大鼠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 第20-22页 |
| ·参芪复方对GK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 第22-24页 |
| ·参芪复方对GK大鼠肾组织NF-κB、PPAR γ光密度的影响 | 第24-27页 |
| ·参芪复方对GK大鼠肾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参芪复方对GK大鼠视网膜病理形态的影响 | 第28页 |
| ·参芪复方对GK大鼠RCBM厚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1页 |
| 3 讨论 | 第31-52页 |
| ·祖国医学对DMA的认识 | 第31-39页 |
| ·DMA中医病名探讨 | 第31-34页 |
| ·DMA(消渴络病)与心肺脾肾之关系 | 第34-38页 |
| ·DMA(消渴络病)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 第38-39页 |
| ·现代医学对DMA的研究 | 第39-43页 |
| ·微血管病变的定义及其形成机理 | 第39-40页 |
| ·DMA的病理特征 | 第40-41页 |
| ·DMA的发病机制 | 第41-43页 |
| ·参芪复方的多年研究总结 | 第43-46页 |
| ·方药分析 | 第43页 |
| ·参芪复方治疗机制 | 第43-46页 |
| ·参芪复方治疗DMA作用机制 | 第46-52页 |
| ·改善GK大鼠生存状态 | 第46-47页 |
| ·改善GK大鼠肾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 第47-48页 |
| ·抑制NF-κB活性,增强PPAR γ表达,减轻肾络损伤 | 第48页 |
| ·提高视功能,减轻视网膜病理损害 | 第48-50页 |
| ·恢复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减轻周围神经损害 | 第50-52页 |
| 4. 结语 | 第52-53页 |
| 5. 问题与展望 | 第53-54页 |
| 6 致谢 | 第54-55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 8 综述 | 第65-92页 |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