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生物发酵和酶法制备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符号说明第13-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32页
 第一节 化学物质组学与指纹图谱技术第14-16页
     ·化学物质组学研究第14-15页
     ·指纹图谱技术第15-16页
 第二节 近红外光谱技术第16-18页
 第三节 过程分析技术在发酵领域的应用第18-21页
     ·过程分析技术概述第18-19页
     ·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第19-20页
     ·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的组成第20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在发酵领域的应用第20-21页
 第四节 玉米浆研究进展第21-22页
 第五节 发酵行业系统化智能控制简介第22-26页
     ·发酵行业生产过程控制现状第22-23页
     ·谷氨酸发酵简介第23-26页
 第六节 γ-氨基丁酸和瓜氨酸简介第26-29页
     ·γ-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第26-28页
     ·瓜氨酸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第28-29页
 第七节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9-32页
第二章 玉米浆化学物质基础研究第32-70页
 第一节 玉米浆简介第32-33页
     ·玉米浆成分概述第33页
     ·玉米浆在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第33页
 第二节 玉米浆指纹图谱研究第33-42页
     ·玉米浆HPLC分析第34-42页
     ·确定的玉米浆HPLC指纹图谱条件第42页
 第三节 相似度技术在玉米浆质量控制中的研究第42-51页
     ·四十二批玉米浆的相似度第43-46页
     ·四十二批玉米浆中各产地玉米浆的相似度第46-51页
     ·本节小结第51页
 第四节 玉米浆化学物质基础分析第51-69页
     ·玉米浆HPLC-TOF MS分析第52-58页
     ·玉米浆HPLC-Ion Trap分析第58-66页
     ·玉米浆GC-MS分析第66-69页
     ·玉米浆物质基础研究小结第69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三章 玉米浆特征性成分研究第70-97页
 第一节 UPLC-Q/TOF MS技术在玉米浆中的应用第70-76页
     ·UPLC/Q-TOFMS分析第71-73页
     ·PCA技术第73-76页
 第二节 玉米浆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第76-90页
     ·玉米浆中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76-81页
     ·玉米浆中氨基酸含量测定第81-85页
       ·不同来源玉米浆聚类分析第85-90页
 第三节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游离氨基酸成分第90-96页
     ·近红外测定氨基酸研究进展第91页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玉米浆中氨基酸含量研究第91-96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四章 玉米浆质量标准研究第97-123页
 第一节 玉米浆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第98-99页
 第二节 玉米浆中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第99-114页
     ·玉米浆中干物质含量测定第99页
     ·玉米浆中酸度、总亚硫酸盐的测定第99-102页
     ·玉米浆中总糖、总还原糖含量测定第102-107页
     ·玉米浆中总氮含量测定第107-109页
     ·玉米浆中主要成分近红外光谱方法快速测定研究第109-114页
 第三节 玉米浆中维生素类成分的测定第114-121页
     ·VB2,VB3,VB6的测定第114-115页
     ·VB7的测定第115页
     ·结果分析第115-116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维生素类成分含量第116-121页
 第四节 玉米浆质量标准提高草稿第121-122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五章 近红外光谱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第123-139页
 第一节 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发酵行业的应用前景第124-127页
     ·近红外技术在发酵领域的应用第124页
     ·在线近红外系统的构成第124-125页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谷氨酸发酵过程质量控制方案第125-127页
 第二节 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谷氨酸、葡萄糖含量第127-131页
     ·材料与仪器第127页
     ·样本的配制第127-128页
     ·近红外光谱采集第128页
     ·校正集与预测集第128页
     ·光谱数据预处理第128页
     ·波段选择方法第128页
     ·模型建立方法第128-129页
     ·模型的建立与选择第129-130页
     ·模型的验证第130-131页
 第三节 近红外光谱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第131-138页
     ·材料与仪器第131-133页
     ·近红外光谱采集第133页
     ·玉米浆光谱图预处理第133页
     ·校正集与预测集的选择第133页
     ·模型建立方法第133-135页
     ·最优模型的主要参数第135页
     ·模型的预测能力第135-138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第六章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酶法转化中的应用第139-163页
 第一节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谷氨酸制备γ-氨基丁酸中的应用第139-148页
     ·材料与方法第139-141页
     ·酶促反应过程的近红外样品采集及测定第141-148页
 第二节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精氨酸-瓜氨酸转化过程中的应用第148-158页
     ·材料与方法第149-150页
     ·转化反应过程的近红外样品采集及测定第150-158页
 第三节 过程分析技术在发酵和酶法生产中的应用第158-162页
     ·算法简介第158-159页
     ·反应过程状态分析判断第159-162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62-16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63-165页
 第一节 论文总结第163-164页
 第二节 前景展望第164-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9页
致谢第179-18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80-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is蛋白在沙门氏菌中的全局调控网络及其对致病岛的调控机制研究
下一篇:多重序列比对上的RNA相互作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