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20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10页 |
二、相关概念厘定 | 第10-12页 |
三、国内外民族旅游村寨旅游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一章 郎德苗族村寨和镇山布依族村寨旅游管理模式现状概述 | 第20-25页 |
一、郎德苗族村寨概况 | 第20-21页 |
二、郎德苗族村寨旅游管理模式介绍 | 第21页 |
三、镇山布依族村寨概况 | 第21-22页 |
四、镇山布依族村寨旅游管理模式介绍 | 第22-23页 |
五、对两种旅游管理模式的评价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郎德苗族村寨和镇山布依族村寨旅游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 第25-40页 |
一、两种旅游管理模式管理要素的对比分析 | 第25-35页 |
(一)开发管理目标的对比 | 第25-26页 |
(二)旅游管理机构的对比 | 第26-29页 |
(三)经营机制设计及社区参与方式安排的对比 | 第29-31页 |
(四)资金来源的对比 | 第31页 |
(五)资源游憩利用的对比 | 第31-32页 |
(六)对游客和旅游业的管理对比 | 第32-33页 |
(七)相关管理权限的对比 | 第33-35页 |
二、郎德苗族村寨和镇山布依族村寨旅游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 第35-40页 |
(一)明确民族旅游村寨旅游管理的发展目标 | 第35-36页 |
(二)建立适应当地发展的旅游管理机构 | 第36页 |
(三)建立符合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的旅游经济机制,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全面提高社区收益 | 第36-37页 |
(四)多渠道获取旅游管理资金投入 | 第37-38页 |
(五)加强对民族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 | 第38页 |
(六)逐步推进对游客和旅游业的管理工作 | 第38页 |
(七)正确处理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者的关系 | 第38-40页 |
第三章 郎德苗族村寨和镇山布依族村寨旅游管理模式下社会影响比较研究 | 第40-46页 |
一、社会分层的对比 | 第40-41页 |
二、文化变迁的对比 | 第41-43页 |
三、族群意识的对比 | 第43-45页 |
四、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6-50页 |
一、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民族旅游村寨旅游管理模式 | 第46页 |
二、不同旅游管理模式下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路径选择 | 第46-48页 |
三、正确看待民族旅游村寨不同旅游管理模式下的社会影响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