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8页 |
·锌的性质和用途 | 第9页 |
·锌矿资源 | 第9-10页 |
·亚氨基二乙酸的性质和用途 | 第10-11页 |
·亚氨基二乙酸的物理性质 | 第10页 |
·亚氨基二乙酸的化学性质 | 第10页 |
·亚氨基二乙酸的用途 | 第10-11页 |
·谷氨酸钠的性质和用途 | 第11-12页 |
·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 | 第11页 |
·谷氨酸钠的化学性质 | 第11-12页 |
·谷氨酸钠的用途 | 第12页 |
·锌的冶炼方法 | 第12-19页 |
·火法炼锌 | 第12-15页 |
·湿法炼锌 | 第15-19页 |
·氧化锌矿的处理工艺 | 第19-23页 |
·氧化锌矿选矿工艺 | 第19页 |
·氧化锌矿的火法处理工艺 | 第19-20页 |
·氧化锌矿的湿法处理工艺 | 第20-23页 |
·配合物稳定常数测定 | 第23-26页 |
·电化学法 | 第24-25页 |
·相平衡法 | 第25-26页 |
·吸光光度法 | 第26页 |
·本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 | 第28-35页 |
·冶金工艺研究 | 第28-31页 |
·试剂 | 第28页 |
·原料 | 第28-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分析与检测 | 第30-31页 |
·测定稳定常数 | 第31-35页 |
·溶液配制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Zn~(2+)-Glu~(2-)-H_2O体系稳定常数测定 | 第33页 |
·Zn~(2+)-Ida~(2-)-H_2O体系稳定常数测定 | 第33页 |
·Zn~(2+)-Ida~(2-)-Glu~(2-)-H_2O体系稳定常数测定 | 第33-35页 |
第三章 Zn~(2+)-Ida~(2-)-Glu~(2-)-H_2O体系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 第35-48页 |
·pH电位法测定稳定常数 | 第36-40页 |
·生成函数 | 第36-38页 |
·生成函数半整数法 | 第38页 |
·三元体系中的配位平衡及相应的平衡常数 | 第38-40页 |
·滴定曲线 | 第40-42页 |
·Zn~(2+)-Glu~(2-)-H_2O体系 | 第40-41页 |
·Zn~(2+)-Ida~(2-)-H_2O体系 | 第41-42页 |
·配体加质子常数 | 第42-44页 |
·Zn~(2+)-Glu~(2-)-H_2O体系 | 第42-43页 |
·Zn~(2+)-Ida~(2-)-H_2O体系 | 第43-44页 |
·Zn~(2+)-Ida~(2-)-Glu~(2-)-H_2O体系二元和三元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 | 第44-46页 |
·Zn~(2+)-Glu~(2-)-H_2O体系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 | 第44-45页 |
·Zn~(2+)-Ida~(2-)-H_2O体系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 | 第45-46页 |
·Zn~(2+)-Ida~(2-)-Glu~(2-)-H_2O体系三元配合物逐级稳定常数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碱性Ida~(2-)-Glu~(2-)-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矿的工艺研究 | 第48-55页 |
·各种因素对低品位氧化锌矿浸出率的影响 | 第48-52页 |
·浸出剂浓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反应时间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49页 |
·液固比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反应温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pH值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综合浸出实验 | 第52页 |
·浸出液的净化 | 第52-54页 |
·锌粉用量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净化时间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53页 |
·温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从浸出液中提取锌的工艺研究 | 第55-62页 |
·磷酸直接沉锌工艺 | 第55-58页 |
·探索实验 | 第55-56页 |
·各种因素对磷酸沉锌效果的影响 | 第56-58页 |
·调节pH值直接沉锌 | 第58-61页 |
·探索实验 | 第58页 |
·pH值对沉锌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反应温度对沉锌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反应时间对沉锌效果的影响 | 第60页 |
·氧化钙调节pH值沉锌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页 |
·建议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