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农民利益表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 第19-29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和谐社会 | 第19-20页 |
·利益农民利益利益表达 | 第20-22页 |
·农民利益表达的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经济利益诉求 | 第22-23页 |
·政治利益诉求 | 第23页 |
·文化利益诉求 | 第23-24页 |
·社会发展利益诉求 | 第24-25页 |
·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 第25-28页 |
·推进社会民主法治进程的必然要求 | 第25-26页 |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必然途径 | 第26-27页 |
·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有力保障 | 第27页 |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举措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民利益表达现状分析 | 第29-40页 |
·农民利益表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2页 |
·利益表达夙愿强烈与主体性意识缺失 | 第29-30页 |
·利益表达渠道形式上的多样性与实质上的单一性 | 第30页 |
·利益要求的合理化与非制度化选择的无奈性 | 第30-31页 |
·利益的公共性与表达形式的分散化 | 第31-32页 |
·农民利益表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制度因素城乡二元制社会制度 | 第32-33页 |
·主体因素农民利益表达能力不足 | 第33-34页 |
·客体因素接受部门消极作为 | 第34-35页 |
·载体因素缺乏组织依托 | 第35-36页 |
·渠道因素制度内渠道梗阻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的对策 | 第40-55页 |
·完善政策体制保障农民利益表达 | 第40-42页 |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壁垒 | 第40-41页 |
·落实保障农民利益的相关政策 | 第41-42页 |
·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的法律法规 | 第42页 |
·提高农民利益表达能力 | 第42-45页 |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利益表达经济基础 | 第42-43页 |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 第43-44页 |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政治素质 | 第44-45页 |
·疏通制度内利益表达渠道 | 第45-50页 |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第45页 |
·改革现行信访制度 | 第45-46页 |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 第46-47页 |
·增强大众媒体的利益表达功能和监督功能 | 第47-48页 |
·建立和完善农村法律援助体系 | 第48-50页 |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 第50-52页 |
·转变政府部门绩效考核标准 | 第50页 |
·约束和控制基层政府的自利行为 | 第50-51页 |
·提高行政官员素质增强公共服务精神 | 第51-52页 |
·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拓展农民利益表达的组织空间 | 第52-54页 |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第52-53页 |
·创建农民协会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