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专业审计论文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政府环境审计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4页
 一、政府环境审计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8-11页
  (一)研究的背景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1页
 二、政府环境审计研究的内容第11-14页
  (一)研究的内容第11-12页
  (二)研究思路与结构第12-14页
第一章 政府环境审计演变综述第14-26页
 第一节 环境审计的相关理论第14-19页
  一、环境审计的定义第14-15页
  二、环境审计的目标第15-16页
  三、环境审计的类型第16页
  四、环境审计的主体与对象第16-18页
  五、环境审计的内容第18页
  六、环境审计的技术方法第18-19页
 第二节 国外政府环境审计发展历程与现状第19-22页
  一、环保立法推动企业内部环境审计产生第19-20页
  二、政府环境责任促进政府环境审计兴起第20页
  三、可持续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政府环境审计发展第20页
  四、环境责任与环境合作引发政府环境审计的全球化浪潮第20-22页
 第三节 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发展历程第22-23页
  一、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起步第22页
  二、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探索第22-23页
  三、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第23页
 第四节 政府环境审计未来发展趋势第23-26页
  一、对环境审计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第23-24页
  二、更加关注环境政策的执行和非环境政策本身的环境影响第24页
  三、更加突出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第24页
  四、不断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联合审计第24页
  五、环境审计跨界合作不断深入第24-26页
第二章 国内外政府环境审计实践案例分析与借鉴第26-39页
 第一节 政府环境审计实践的主题第26-28页
  一、美国的政府环境审计主题第26-27页
  二、加拿大的政府环境审计主题第27页
  三、荷兰的政府环境审计主题第27-28页
  四、中国的政府环境审计主题第28页
 第二节 国内外政府环境审计案例第28-35页
  一、国外政府环境审计案例第28-33页
  二、我国政府环境审计案例第33-35页
 第三节 国内外政府环境审计实践差异与启示第35-39页
  一、国内外政府环境审计实践差异及原因分析第35-38页
  二、发达国家政府环境审计实践对我国的启示第38-39页
第三章 我国政府环境审计面临的困难及成因第39-45页
 第一节 法律与政策困境第39-40页
  一、法律法规缺少明确政府环境审计职责的规定条款第39页
  二、环境审计缺乏明确的审计标准第39-40页
 第二节 环境审计社会影响不足第40-41页
  一、公众环境意识不强导致环境审计舆论基础薄弱第40-41页
  二、已有环境审计实践社会影响不足第41页
 第三节 可依赖的环境管理基础薄弱第41-42页
  一、环境管理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环境数据参考价值较小第41-42页
  二、缺少环境管理最佳实践研究信息第42页
 第四节 尚无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第42-43页
 第五节 综合性环境审计专业人才缺乏第43-45页
  一、传统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第43-44页
  二、环境审计人才培养周期长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第44-45页
第四章 解决我国政府环境审计所面临困难的对策建议第45-51页
 第一节 突破法律与政策困境第45-46页
  一、加快环境审计立法并建立健全环境审计法律体系第45页
  二、完善资源环境管理法规以提供明确审计标准第45-46页
 第二节 提高环境审计的社会影响力第46-47页
  一、推动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监督第46页
  二、逐步扩大和环境审计领域及类型第46-47页
  三、继续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第47页
 第三节 改善和提高环境管理基础水平第47-48页
  一、建立标准化环境管理系统以提高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第47页
  二、推进环境管理最佳实践研究以提供可用的参考信息第47-48页
 第四节 初步形成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第48-49页
  一、建立通用型评价指标体系第48页
  二、建立专业型评价指标体系第48-49页
  三、拓展新的环境审计的方法和技术第49页
 第五节 加强政府环境审计人力资源储备第49-51页
  一、以实践为平台培养环境审计复合型专业人才第49页
  二、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管理专家资源第49-51页
结束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国家治理的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下一篇:(火用)理论在燃煤电站锅炉经济环保性能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