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合金材料光频介电性质及其表面等离激元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31页 |
| ·本章引论 | 第9页 |
| ·金属基材料光学性质基本理论及其特性 | 第9-17页 |
| ·金属基材料光学性质的发展历史 | 第9-11页 |
| ·表面等离激元基本分类 | 第11-16页 |
| ·金属基材料的介电函数性质 | 第16-17页 |
| ·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 | 第17-19页 |
| ·金属基光子材料的应用前景 | 第19-25页 |
| ·表面等离激元材料发展现状 | 第25-29页 |
| ·金属单质材料 | 第25-26页 |
| ·金属合金材料 | 第26-27页 |
| ·其他材料 | 第27-29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第29-31页 |
| 第2章 金属合金材料的光频介电性能研究方法 | 第31-42页 |
| ·本章引论 | 第31页 |
| ·实验手段和测试方法 | 第31-35页 |
| ·材料制备方法选择 | 第31-32页 |
|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32-34页 |
| ·测试方法 | 第34-35页 |
| ·椭偏仪测试理论分析 | 第35-39页 |
| ·实验测试原理分析 | 第35-36页 |
| ·实验结果拟合分析 | 第36-37页 |
| ·金属合金体系模型建立 | 第37-39页 |
| ·表面等离激元基本材料品质因子 | 第39-41页 |
| ·LSPR 器件和 SPPs 波导 | 第39-40页 |
| ·变换光学器件和超透镜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3章 铝银合金体系光频介电响应研究 | 第42-63页 |
| ·本章引论 | 第42-43页 |
| ·材料制备 | 第43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3-62页 |
| ·铝银合金体系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43-52页 |
| ·铝银合金体系的介电函数以及能带结构分析 | 第52-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4章 银铂合金体系光谱介电响应及物理性能 | 第63-83页 |
| ·本章引论 | 第63-64页 |
| ·材料制备 | 第64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4-82页 |
| ·银铂合金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64-72页 |
| ·银铂合金体系的介电函数以及能带结构分析 | 第72-80页 |
| ·银铂合金薄膜的品质因子 | 第80-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5章 银铜合金体系光频介电性质及微观结构研究 | 第83-100页 |
| ·本章引论 | 第83-84页 |
| ·材料制备 | 第84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84-99页 |
| ·银铜合金的表面形貌以及物相分析 | 第84-89页 |
| ·银铜合金体系的光频介电性质及能带结构研究 | 第89-97页 |
| ·银铜合金体系的品质因子 | 第97-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 第6章 铜锌合金薄膜光频介电性质研究 | 第100-113页 |
| ·本章引论 | 第100页 |
| ·材料制备过程 | 第100-101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01-112页 |
| ·铜锌合金表面形貌 | 第101-102页 |
| ·铜锌体系的拟合结果 | 第102-106页 |
| ·铜锌体系的介电函数与能带结构 | 第106-110页 |
| ·铜锌体系的品质因子 | 第110-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13-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25页 |
| 致谢 | 第125-127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