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中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第16页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6-17页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7-19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创新点第17-19页
第2章 中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分析第19-29页
   ·中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相关概念界定第19-22页
     ·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概念第19页
     ·中部欠发达地区的特征第19-21页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发展第21-22页
   ·中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基础第22-23页
     ·跨越发展理论第22页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第22页
     ·新型工业化理论第22-23页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相关理论第23页
   ·中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性第23-26页
     ·推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之需第24页
     ·统筹中部崛起一盘棋战略的务实之举第24-25页
     ·遵从工业化自身发展规律的顺势之为第25页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第25-26页
   ·中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可行性第26-29页
     ·政策环境较好第26页
     ·现实基础尚佳第26-27页
     ·动力保障较足第27-28页
     ·成功经验可循第28-29页
第3章 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机理分析第29-40页
   ·国内外工业化发展模式概括第29-33页
     ·国外工业化实现模式归纳第29-31页
     ·我国工业化发展历史轨迹及模式归纳第31-33页
   ·新型工业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3-35页
     ·硬性因素第33-34页
     ·弹性因素第34-35页
   ·新型工业化的作用主体界定第35-37页
     ·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宏观主体第35-36页
     ·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微观主体第36页
     ·科研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源第36页
     ·生产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倍增器第36-37页
     ·金融信贷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催化剂第37页
   ·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机制分析第37-40页
     ·导向机制第37页
     ·创新机制第37页
     ·投入机制第37-38页
     ·开放机制第38页
     ·集约机制第38页
     ·协调机制第38页
     ·环境机制第38-40页
第4章 中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状分析——以邵阳市为例第40-49页
   ·邵阳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采取的举措第40-42页
   ·邵阳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的实效第42-43页
     ·工业经济总量得到一定扩增第42页
     ·工业发展速度有了明显提升第42页
     ·工业产业格局得到调整优化第42-43页
     ·工业外向程度发生积极变化第43页
     ·工业发展质量有了较大提升第43页
   ·邵阳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存在的问题第43-46页
     ·整体实力较弱,工业化水平较低第43-44页
     ·发展质量不佳,后劲明显不足第44页
     ·要素制约明显,发展活力不足第44-45页
     ·遗留问题较多,历史包袱沉重第45页
     ·带动作用不强,主体作用不明显第45页
     ·工业职能分散,政策落实困难第45-46页
   ·中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6-49页
     ·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第46页
     ·现阶段工业发展面临的要素压力趋紧第46-47页
     ·相对闭塞的社会环境引起的障碍较多第47页
     ·目前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操作空间有限第47-49页
第5章 中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对策建议第49-59页
   ·着眼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地方政府主导的推进格局第49-50页
     ·强化政府主导地位第49页
     ·整合各类作用主体第49-50页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第50页
   ·立足相对不佳的客观条件,选择彰显比较优势的差异化发展道路第50-52页
     ·准确把握地区比较优势第50-51页
     ·合理开发地区优势资源第51页
     ·转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第51-52页
   ·把握正在起步的阶段性特征,实施推动发展提档加速的关键举措第52-54页
     ·加大投入,码足起步动力第52页
     ·立足创新,拓宽推进思路第52-53页
     ·借鉴外力,打开发展局面第53-54页
   ·围绕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发展机制第54-56页
     ·增强协调发展能力第54-55页
     ·提高集约发展水平第55页
     ·实施融合发展策略第55-56页
   ·优化工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形成保障有力的外部发展环境第56-59页
     ·优化政策环境第56-57页
     ·改善要素环境第57页
     ·提升发展环境第57-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济人假设的批判
下一篇:基于企业伦理视角的酒店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以长沙市星级酒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