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3页 |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8-9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一、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 (一) 合作金融理论 | 第13页 |
| (二) 产权理论 | 第13-14页 |
| (三)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4页 |
| (四)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4-15页 |
| 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实践 | 第15-21页 |
| (一)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 | 第15-18页 |
| (二) 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 第18页 |
| (三) 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 三、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主要模式 | 第21-23页 |
| (一) 内生型资金互助模式 | 第21-22页 |
| (二) 外力推动型资金互助模式 | 第22页 |
| (三) 综合型资金互助模式 | 第22-23页 |
| 四、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绩效 | 第23-31页 |
| (一) 影响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绩效的主要因素 | 第23-25页 |
| (二) 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25-31页 |
| 五、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思考 | 第31-37页 |
| (一) 完善内部制度设计 | 第31-33页 |
| (二) 提高社员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 | 第33-34页 |
| (三)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 第34页 |
| (四) 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 第34-36页 |
| (五)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 第36-37页 |
| 结束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 附录 | 第42-45页 |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