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抗凝血生物材料 | 第12-15页 |
| ·抗凝血改性方法 | 第12-13页 |
| ·聚醚砜生物膜材料 | 第13页 |
| ·聚SI讽生物膜材料的抗凝血改性 | 第13-15页 |
| ·两亲性共聚物改性PES膜材料 | 第15页 |
| ·天然多糖衍生物改性PES膜材料 | 第15-17页 |
| ·壳聚糖 | 第16页 |
| ·海藻硫酸多糖 | 第16-17页 |
| ·天然多糖衍生物与PES的相容性 | 第17页 |
| ·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改性 | 第17页 |
| ·材料生物相容性的体外评价 | 第17-19页 |
| ·血液相容性 | 第17-18页 |
| ·蛋白原吸附 | 第17-18页 |
| ·血小板粘附 | 第18页 |
| ·凝血时间 | 第18页 |
| ·组织相容性 | 第18-19页 |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18-19页 |
| ·细胞形态 | 第19页 |
| ·本论文的设想和目的 | 第19-20页 |
| 第2章 离子型两亲共聚物的合成、表征与抗凝性能 | 第20-29页 |
| ·前言 | 第20-21页 |
| ·材料及仪器 | 第21-22页 |
| ·材料 | 第21页 |
| ·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 ·实验部分 | 第22-23页 |
| ·链转移剂的制备和表征 | 第22页 |
| ·P(VP-MMA-AA)无规共聚物的合成 | 第22页 |
| ·P(VP-MMA-AA)无规共聚物的表征 | 第22-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8页 |
| ·链转移剂的制备和表征 | 第23页 |
| ·PO/P-MMA-AA)无规共聚物组成-- | 第23-25页 |
| ·PCVP-MMA-AA)无规共聚物的分子量和分散度 | 第25-26页 |
| ·元素分析 | 第26-27页 |
| ·共聚物凝血时间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海藻硫酸多糖两亲共聚物的合成、表征与抗凝血性能 | 第29-33页 |
| ·前言 | 第29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9-30页 |
| ·材料 | 第29-30页 |
|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页 |
| ·Cu(Ⅲ)配合物引发剂的制备 | 第30页 |
| ·海藻硫酸多糖接枝PMMA | 第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2页 |
| ·接枝共聚物的表征 | 第30-32页 |
| ·接枝共聚物的抗凝性能 | 第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壳聚糖两亲共聚物的合成、表征与抗凝血性能 | 第33-39页 |
| ·前言 | 第33-35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5页 |
| ·材料 | 第35页 |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 ·壳聚糖的有机化 | 第35-36页 |
| ·链转移剂的引入 | 第36页 |
| ·对苯乙稀横酸钠的有机化 | 第36页 |
| ·共聚物的合成 | 第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8页 |
| ·接枝共聚物的表征 | 第36-37页 |
| ·接枝共聚物的抗凝性能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5章 表面功能化PES膜的共混制备及血液相容性 | 第39-56页 |
| ·前言 | 第39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9-40页 |
| ·材料 | 第39-40页 |
|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 ·P(VP-MMA-AA)改性PES膜的制备、表征和测试 | 第40-41页 |
| ·膜表面组成 | 第41页 |
| ·膜切面形态 | 第41页 |
| ·静态水接触角 | 第41页 |
| ·改性PES膜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 第41-43页 |
| ·膜的消毒 | 第41页 |
| ·溶血率 | 第41页 |
| ·蛋白吸附 | 第41-42页 |
| ·血小板粘附 | 第42页 |
| ·凝血时间 | 第42页 |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42-43页 |
| ·改性PES膜的超滤实验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 ·膜表面组成 | 第43-46页 |
| ·膜切面形态 | 第46-47页 |
| ·静态水接触角 | 第47页 |
| ·溶血率 | 第47-48页 |
| ·蛋白吸附 | 第48-49页 |
| ·血小板粘附 | 第49-50页 |
| ·改性膜凝血时间 | 第50页 |
| ·改性膜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50-53页 |
| ·MTT法 | 第50-51页 |
| ·细胞形态 | 第51-53页 |
| ·改性膜的抗蛋白污染性能 | 第53页 |
| ·小结 | 第53-56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 ·工作总结 | 第56页 |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被接收)的学术论文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