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3页 |
二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陈伯华的从艺环境 | 第14-21页 |
第一节 20世纪以前汉剧的发展状况概述 | 第14-18页 |
第二节 陈伯华独特的从艺环境 | 第18-21页 |
第二章 陈伯华的表演艺术特色 | 第21-31页 |
第一节 奠基时期:新颖别致的《霸王别姬》 | 第21-24页 |
第二节 成熟时期:精致流畅的《宇宙锋》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巅峰时期:“神”“形”兼备的《二度梅》、《柜中缘》 | 第26-28页 |
第四节 转型时期:全面创新的《太阳出山》、《借牛》 | 第28-31页 |
第三章 陈伯华的艺术贡献 | 第31-45页 |
第一节 开创汉剧旦行表演新局面 | 第31-35页 |
第二节 确立汉剧新的美学品位 | 第35-38页 |
第三节 创立独树一帜的“陈派”艺术 | 第38-42页 |
第四节 “陈派”艺术形成的条件 | 第42-45页 |
第四章 陈伯华的艺术影响 | 第45-52页 |
第一节 “陈派”艺术的传承 | 第45-47页 |
第二节 “陈派”艺术对汉剧其他行当的影响 | 第47-48页 |
第三节 “陈派”艺术与京剧等其他剧种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 第48-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录一:陈伯华年谱 | 第59-92页 |
附录二:陈伯华演出剧目统计 | 第92-93页 |
后记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