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平板冲切破坏的既有研究 | 第10-14页 |
·平板冲切破坏的国外既有研究 | 第10-12页 |
·平板冲切破坏的国内既有研究 | 第12-14页 |
·钢筋混凝土板冲切破坏的计算理论及模型 | 第14-21页 |
·塑性铰线理论 | 第14-16页 |
·极限平衡法 | 第16页 |
·塑性分析法 | 第16-17页 |
·经验公式法 | 第17页 |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17-21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在Atena软件中的运用 | 第22-45页 |
·概述 | 第22页 |
·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22-25页 |
·混凝土单轴本构关系 | 第23页 |
·到达极限压应力之前的压应力 | 第23-24页 |
·极限压应力之后的应力(局部“剪切”带模型) | 第24-25页 |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 | 第25-35页 |
·本构模型 | 第25-26页 |
·混凝土开裂的屈服准则 | 第26-29页 |
·混凝土压碎的屈服准则 | 第29-33页 |
·两种破坏准则的结合 | 第33-35页 |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关系 | 第35-37页 |
·粘结滑移机理 | 第35-36页 |
·粘结滑移模拟 | 第36-37页 |
·混凝土裂缝带模型 | 第37-41页 |
·离散式裂缝模式 | 第38-39页 |
·弥散裂缝模式 | 第39页 |
·弥散裂缝的两种模型 | 第39-41页 |
·模型验证 | 第41-44页 |
·混凝土的单轴压縮行为 | 第41-42页 |
·混凝土的抗拉行为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剪切破坏和冲切破坏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45-64页 |
·Leonhardt梁有限元模拟 | 第45-51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5-47页 |
·有限元参数的确定 | 第47-48页 |
·有限元分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48-49页 |
·试验与模型的比较 | 第49-50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Bresler-Scordelis 梁有限元模拟 | 第51-53页 |
·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有限元分析 | 第53-59页 |
·材料特性 | 第53页 |
·模型尺寸 | 第53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54-56页 |
·有限元模型数据整理与比较 | 第56页 |
·参数分析 | 第56-59页 |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有限元分析 | 第59-63页 |
·Atena建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 | 第59页 |
·试验与模型的比较 | 第59-60页 |
·有限元参数分析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钢筋混凝土平板冲切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64-84页 |
·由分析得出的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64-69页 |
·纵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板受冲切承载力的影响 | 第64-66页 |
·加载边长比对冲切承载力的影响 | 第66-67页 |
·计算截面周长与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 | 第67-68页 |
·回归所得的公式 | 第68-69页 |
·由三参数统一强度理论推导得出的计算公式 | 第69-75页 |
·三参数统一强度理论 | 第70页 |
·混凝土板的抗弯承载力计算 | 第70-71页 |
·混凝土板抗冲切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71-73页 |
·钢筋混凝土板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73-74页 |
·冲切承载力计算中所需的有关参数 | 第74-75页 |
·计算结果、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75-77页 |
·可靠性分析 | 第77-83页 |
·可靠度分析方法 | 第77页 |
·抗力模型 | 第77-80页 |
·可靠度分析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4-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附录 钢筋混凝土板的冲切试验数据 | 第95-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