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铭的历史考证和史学批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李慈铭生平简介 | 第10-11页 |
·李慈铭学术成就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旨趣与方法 | 第13-16页 |
第2章 李慈铭的考证成就 | 第16-36页 |
·文字校勘成就 | 第16-22页 |
·对讹误的校勘 | 第17-18页 |
·对脱文的校勘 | 第18-19页 |
·对衍文的校勘 | 第19-21页 |
·对误倒的校勘 | 第21-22页 |
·音韵训诂成就 | 第22-26页 |
·史实考证成就 | 第26-29页 |
·历史人物考辨 | 第26-28页 |
·对史书内容的注解 | 第28-29页 |
·历史地理考证成就 | 第29-32页 |
·对地名由来和变迁的考证 | 第30-31页 |
·对水名由来和变迁的考证 | 第31-32页 |
·典章制度考辨成就 | 第32-36页 |
第3章 李慈铭考证校勘的方法 | 第36-46页 |
·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考证 | 第36-37页 |
·同一部史书内不同篇章间互相参照 | 第37-38页 |
·不同正史之间的参照 | 第38-40页 |
·不同史学著作之间相互参照 | 第40-41页 |
·善于总结前人考证得失 | 第41-46页 |
第4章 李慈铭的史学批评 | 第46-64页 |
·辩证的体例思想 | 第46-49页 |
·对史书繁简的客观态度 | 第49-51页 |
·论史家的“直书”与“曲笔” | 第51-53页 |
·论史家的史学意识 | 第53-57页 |
·对历史著述的评价 | 第57-59页 |
·李慈铭对宋学的评价 | 第59-64页 |
第5章 李慈铭治学特点 | 第64-72页 |
·“无征不信”的考证原则 | 第64-66页 |
·“阙疑存异”的治学精神 | 第66-68页 |
·“不攘人之美”的治学态度 | 第68-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