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当代城市景观雕塑现状研究
|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0-14页 |
| ·现状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城市景观雕塑个性化发展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 论文缩影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城市景观雕塑与设计艺术的理论研究 | 第15-24页 |
| ·城市景观雕塑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 ·雕塑 | 第15页 |
| ·城市雕塑 | 第15页 |
| ·城市景观雕塑 | 第15-16页 |
| ·城市景观雕塑类型 | 第16-18页 |
| ·城市景观雕塑特征 | 第18-21页 |
| ·空间特征 | 第18-19页 |
| ·文化特征 | 第19-20页 |
| ·功能形式 | 第20-21页 |
| ·城市景观雕塑的艺术性 | 第21-23页 |
| 论文缩影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国内外城市景观雕塑发展历程及现状研究 | 第24-29页 |
| ·国外城市景观雕塑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 ·国内城市景观雕塑 | 第25-26页 |
| ·国内城市景观雕塑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 ·我国城市景观雕塑现状 | 第26页 |
| ·国内当代城市景观雕塑的不足 | 第26-28页 |
| 论文缩影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南京当代城市景观雕塑现状 | 第29-42页 |
| ·审美意趣 | 第29-32页 |
| ·视觉张力 | 第29-30页 |
| ·精神张力 | 第30-31页 |
| ·环境张力 | 第31-32页 |
| ·生态观念 | 第32-37页 |
| ·物质空间的生态观念 | 第32-33页 |
| ·心理空间的生态观念 | 第33-35页 |
| ·和谐统一 | 第35-36页 |
| ·艺术生态系统 | 第36-37页 |
| ·内涵塑造 | 第37-42页 |
| ·景观雕塑内涵 | 第37-39页 |
| ·主题发展 | 第39-42页 |
| 第五章 南京当代城市景观雕塑的个性化发展 | 第42-59页 |
| ·传承 | 第42-46页 |
| ·传承、借鉴与叛逆 | 第43-45页 |
| ·传承与创新 | 第45-46页 |
| ·材料与色彩 | 第46-51页 |
| ·材料 | 第46页 |
| ·色彩 | 第46-51页 |
| ·中西方传统雕塑中的色彩美 | 第47-48页 |
| ·当代城市景观雕塑中的色彩美 | 第48-49页 |
| ·塑造城市景观雕塑中的色彩美 | 第49-51页 |
| ·表现手法(艺术语言) | 第51-53页 |
| ·概括 | 第51-52页 |
| ·夸张 | 第52页 |
| ·变形 | 第52-53页 |
| ·风格定位 | 第53-58页 |
| ·城市景观雕塑风格的演变 | 第53-55页 |
| ·个性化的城市景观雕塑的塑造 | 第55-58页 |
| 论文缩影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