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荻类植物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和SSR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 ·芒荻类植物 | 第7页 |
| ·植物遗传多样性 | 第7-8页 |
|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8-10页 |
| 2 芒荻类植物基因组DNA的快速制备方法 | 第10-13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10-11页 |
| ·试验材料 | 第10页 |
| ·主要试剂 | 第10-11页 |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11页 |
| ·方法 | 第11-12页 |
| ·常规CTAB法 | 第11页 |
| ·改良后CTAB法 | 第11-12页 |
| ·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 | 第1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2-13页 |
| 3 22种芒荻类植物ISSR分析 | 第13-21页 |
| ·材料 | 第13-14页 |
| ·试验材料 | 第13-14页 |
| ·试验仪器 | 第14页 |
| ·方法 | 第14-15页 |
| ·芒获类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4-15页 |
| ·ISSR-PCR反应体系的构建 | 第15页 |
| ·ISSR-PCR产物的检测 | 第15页 |
| ·数据分析 | 第15-17页 |
| ·本试验采用以下评价遗传多样性的参数 | 第15-17页 |
| ·试验采用的数据处理软件 | 第17页 |
| ·ISSR结果与分析 | 第17-21页 |
| ·ISSR引物筛选 | 第17-18页 |
| ·ISSR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 第18-19页 |
| ·I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第19-20页 |
| ·根据遗传相似系数做主坐标分析 | 第20-21页 |
| 4 22种芒荻类植物SSR分析 | 第21-27页 |
| ·材料 | 第21页 |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 ·试验仪器 | 第21页 |
| ·方法 | 第21-22页 |
| ·芒获类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1页 |
| ·SSR-PCR反应体系和程序 | 第21-22页 |
| ·SSR-PCR产物的检测 | 第22页 |
| ·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 ·本试验采用以下评价遗传多样性的参数 | 第22页 |
| ·试验采用的数据处理软件 | 第22-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 ·SSR引物筛选 | 第23页 |
| ·SSR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 第23-24页 |
| ·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第24-25页 |
| ·根据遗传相似系数做主坐标分析 | 第25-27页 |
| 5 120种芒荻类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7-35页 |
| ·材料 | 第27-28页 |
| ·方法 | 第28页 |
|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 ·ISSR和SSR的多态性分析 | 第28-30页 |
| ·ISSR和SSR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第30-32页 |
| ·ISSR和SSR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主坐标分析 | 第32-35页 |
| 6 结论 | 第35-36页 |
| 7 讨论 | 第36-40页 |
| ·DNA快速制备的方法比较 | 第36页 |
| ·芒荻类植物亲缘关系的分析 | 第36-38页 |
| ·2种DNA分子标记方法的比较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Abstract | 第43-45页 |
| 附录 | 第45-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